那连长闻声抬头,看到是跟在旅长身边的那位漂亮女记者,又看到她身后两名神情严肃的警卫员,好像立刻明白了什么。他擦了把汗,解释道:“程记者,挖战壕动静太大,容易惊动城里的鬼子。咱们这次是突袭,讲究的就是个隐蔽性和突然性。咱们的炮兵弟兄会先招呼他们,把他们打懵。等鬼子反应过来,咱们的散兵坑和机枪火力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再说了,”他语气里带着一股自信,“真等到需要靠战壕硬顶的时候,那说明咱们的炮兵没压住对方,那种情况,就算有战壕,伤亡也小不了多少。”
程欣注意到他话语里的自信,追问道:“可是,如果鬼子凭借人数优势冲近了投掷手雷呢?”
连长闻言笑了,他指了指阵地前后布置的机枪火力点:“程记者,您瞅瞅,咱们一个连,轻机枪27挺,重机枪4挺,60迫击炮5门,还有27支冲锋枪。这火力密度,鬼子没有炮火掩护想冲近?除非他们能用身体把我们的子弹都耗光!”他周围的几个战士也低声笑了起来,显然对连长的说法深以为然。
程欣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阵地上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在月色下泛着冷光,弹药手身旁堆满了黄澄澄的子弹链,那数量让她暗暗咋舌。她回想起以前采访过的那些主力部队,一个团恐怕都凑不出如此豪华的自动火力和弹药量。“我明白了……谢谢您,连长同志。”她由衷地说道,内心对宋兴华的能力和这支队伍的特殊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不仅是一支勇敢的队伍,更是一支用强大武装到牙齿的钢铁雄师。
与此同时,在县城北侧约三公里的一处隐蔽洼地,气氛同样紧张而忙碌。独立一团的山炮营和旅部直属的重迫击炮连已经抵达,战士们正喊着低沉的号子,将一门门105mm山炮、75mm山炮、120mm重型迫击炮从骡马挽具或卡车上卸下,推入预先选定的炮位。沉重的炮轮碾过地面,留下深深的辙印。弹药手们则忙着开辟临时弹药存放点,将一箱箱沉重的炮弹从运输车上搬下,整齐码放,打开箱盖,露出里面保养良好的黄铜弹壳和尖锐的弹头。
宋兴华穿梭在炮阵地上。他的“火炮精通”技能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需要复杂的测量仪器,他仅凭目测和系统地图提供的精确数据,就能快速指出每门火炮需要调整的角度和方位。
“这门,向左修正两个密位,射角再抬高半度。”
“这堆弹药箱往后挪五米,离发射阵地太近,不安全。”
“M-30的装药号记住,一号装药,标尺XXX…”
他的指令清晰简洁,炮长和瞄准手们对他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立刻执行调整。他们见识过旅长指挥炮击的神奇,那简直是百发百中,指哪打哪。有旅长亲自校炮,所有人都对即将到来的炮击效果充满了信心。
“老彭,”宋兴华对榴弹炮营营长彭金拓交代,“第一轮齐射,务必覆盖那几个加固的城外碉堡。指挥部和通讯枢纽等我指示再进行炮击!”
“旅长放心!保证让小鬼子喝上头汤!”彭金拓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脯。
张铁柱也凑过来:“旅长,咱那俩重迫击炮连的大家伙呢?啥时候上场?弟兄们手都痒痒了!”
“第二轮,敲城墙工事和屋顶机枪点,并打击可能快速集结的区域。有的是你们发挥的时候,让战士们沉住气,准备好足够的炮弹。”宋兴华吩咐道。
整个炮群阵地如同一台即将启动的巨型战争机器,每一个环节都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火药味和士兵们汗水的味道,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而兴奋的气氛笼罩着四野。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向晚上十点半。太谷县城内的日军108联队对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似乎毫无察觉,城墙上的探照灯早已空无一物。(宋兴华上次打下太谷后,地方部队的战士们给弄走了)
宋兴华站在炮群阵地后方的一个小土坡上,最后看了一眼意识中的全景地图和计时。所有部队均已就位,攻击箭头蓄势待发。程欣记者也在警卫的保护下,在一个安全的散兵坑里举起了望远镜,对准了黑暗中的县城方向,准备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他深吸一口夜晚清冷的空气,通过通讯系统,向所有参战部队发出了简洁而冰冷的命令:
“各单位注意,总攻开始。炮兵,开火!”
下一刻,地动山摇。
数十门火炮炮口喷发出的炽烈火焰,瞬间撕裂了夜的寂静,将周围照得亮如白昼。巨大的轰鸣声如同滚雷般席卷过原野,甚至掩盖了炮弹划破长空时那尖锐刺耳的呼啸声。
第一轮齐射,目标明确——城外那几个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威胁最大的碉堡,以及城内几处疑似指挥节点和通讯天线密集的区域。
“轰!轰!轰!轰!”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即便是远在三公里外,程欣和阵地上的战士们也能感受到脚下传来的清晰震动。她慌忙举起望远镜看向县城方向,只见黑暗的县城中,猛地腾起一团团巨大的火球和浓烟,砖石木屑被高高抛起,爆炸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残破的城墙和城内低矮的房屋轮廓。那景象,既令人恐惧,又带着一种毁灭性的壮美。
宋兴华的意识则牢牢锁定在全景地图上。地图上,代表日军108联队指挥部的那个鲜红标记点,在炮击开始后出现了明显的骚动。他能“看到”里面的人员惊慌失措地奔跑。
他在等待,像一名最有耐心的猎人。
果然,炮击开始后约五分钟,联队部里额通讯组惊慌失措的联系太原方面(电话线上次被扒干净了,还没铺设新的)。
“鱼上钩了。”宋兴华心中冷笑。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端掉指挥部,就是在等对方求援!只有让对方把求救信号发出去,才能调动榆次和太原的鬼子出来,实现他围点打援、一石二鸟的战略目的!
全景地图上,代表108联队联队长的小红点正嘶力竭地吼叫着什么(虽然听不见,但可以想象)。几乎就在这通求救电报发完的瞬间,宋兴华再次对着步话机冷声道:“目标,城内联队部,坐标XXX, YYY。所有105山炮、120迫,三发急速射!给我彻底抹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