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我,接生婆,掌中宫尺 > 第105章 破心不是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里,八岁皇子劫后余生的稚嫩嗓音,如同一根羽毛,轻轻搔刮着每个人的耳膜。

沈知微垂眸,对上萧景珩那双黑白分明、满是探究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恐惧,只有孩童最纯粹的好奇。

她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摇了摇头。

“我没有法术,只有耳朵和脑子。”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殿中每一个人的耳中。

她直起身,端起那个盛着小半盏暗红浊液的白玉盏,举至众人眼前。

灯火下,那液体粘稠而浑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气。

“诸位大人,还有宫里传言说本官用咒的,”她目光平静地扫过面如死灰的白砚之和一众太医,“你们说这是咒?可在我看来,这是活命的水。正是这些‘水’压住了八殿下的心脉,让他无法呼吸。水去了,人就活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她不再多言,转身对随侍的小德子吩咐道:“取笔墨来,将今日之事,详录在案。”

小德子早已被这神乎其技的手段惊得魂不附体,闻言一个激灵,手脚麻利地铺开纸笔。

沈知微口述,小德子笔录:“景元二十三年秋,八皇子萧景珩突发心悸,面色绀紫,呼吸将绝。太医院以厥症施救罔效。掌医司主官沈知微临危受诊,以听诊器辨明为心包积液之症,当即行胸前穿刺引流术,引出积液半盏,殿下即刻转危为安。此为本朝心包引流首例,特此记录,以备查考。”

写罢,她取过掌医司的朱泥印章,用力地盖了下去。

鲜红的印记,烙在黑字白纸之上,触目惊心。

“将此案卷封存,一份送呈陛下御览,一份留掌医司存档。”

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不只是在记录一次成功的急救,更是在用皇朝最森严的规矩,为她的“异端邪说”正名。

白砚之看着那份案卷,手指在袖中捏得发白,眼神里的怨毒几乎要凝成实质。

他输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输得体无完肤。

他不甘心。

次日,一封由太医署少卿白砚之与钦天监观星官蒋观星联名上奏的折子,悄然递到了御前。

折子上不再纠结于“妖术”,而是换了一种更阴毒的说法:“……臣等查证,沈氏所用之器,形制诡异,其铜料竟与前朝废弃之厌胜法器同源,出自旧宫邪库。此物本就聚阴纳秽,今沈氏竟持此凶器剖虚近心,恐触龙体,引地煞反噬,动摇国本……”

与此同时,一则新的流言在宫中不胫而走,比“妖器”之说更加恶毒:“听说了吗?被沈医官那铜管子听过心跳的人,三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

这流言精准地击中了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一时间,后宫风声鹤唳。

那些曾受过沈知微诊治、夸她神乎其技的妃嫔,如今也闭门不出,甚至暗中请来道士做法驱邪。

掌医司门前再度冷清下来,只是这一次,不再是敬畏,而是避如蛇蝎。

沈知微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向的转变。

她知道,与深入人心的鬼神之说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用一把沉重的铜锁,将那只听诊器锁进了药房的铁皮柜里,钥匙则交由掌医司大使保管。

“既是此物引得宫中非议,那便封存不用。往后日常诊脉,皆依古法便是。”她神色淡然,仿佛真的妥协了。

自此,她每日入宫,只带寻常药箱,望闻问切,开方抓药,再无惊世骇俗之举。

那些暗中窥伺的眼睛,见她果然不再使用“妖器”,渐渐松懈下来。

无人知晓,每当夜深人静,沈知微都会独自进入药房,取出那只听诊器,在烛火下反复研究铜管内壁那八个若隐若现的字:辛未腊月,血书藏棺,柳氏不负。

柳氏,是她这具身体生母的姓氏。

血书,藏在棺中。

这背后,必然是泼天的秘密与冤屈。

可要去哪里寻找一口不知埋在何处的“柳棺”?

线索,或许还在这个听诊器本身。它绝非凡物。

她开始秘密查阅内务府存放的旧匠籍,寻找几十年前京中手艺最精湛的铜匠。

终于,在一个布满灰尘的角落,她翻到了一册残破的记录,上面记载着一位姓柯的铜匠,曾为宫中一位姓柳的贵人定制过一套“形制古怪”的接生器械。

循着这条线索,沈知微在京城最偏僻的匠人巷里,找到了匠户老柯。

他已年近古稀,沉默寡言,一双手却布满老茧,稳定如初。

当沈知微将听诊器放到他面前时,老人浑浊的眼睛猛地一震,他没有立刻拿起,而是凑近了,用指腹在那冰凉的铜管上细细摩挲。

“这铜……”他声音沙哑,如同两块砂石在摩擦,“是滇南哑山才有的‘静音赤铜’。此铜铸器,能滤掉杂音,专用于宫中秘制的测脉之器。三十年前,哑山矿脉就绝了。”

沈知微心中一动:“老丈认得此物?”

老柯点点头,又摇摇头,拿起听诊器,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