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我,接生婆,掌中宫尺 > 第199章 尺没动,心跳先停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章 尺没动,心跳先停了

卯时三刻,议政殿的蟠龙柱还浸在青灰色的晨雾里,沈知微的朝靴已碾过满地霜色。

她袖中心尺微微发烫,屏上跳动的“议政殿”三字映得腕间玉镯泛着幽光——这是她第一次以掌医司主官身份参与早朝,却不想第一个惊雷,竟来自裴敬之。

“臣裴敬之,恳请致仕。”

清越的声音撞在殿顶藻井上,惊得檐下栖鸟扑棱棱飞起。

沈知微抬眼时,正看见裴敬之将辞呈轻轻放在御案前,素白朝服的袖口翻卷,露出半片焦黑的绢帛——那纹路她太熟悉了,正是三年前在宗人府密室发现的“移魂计划”残诏。

皇帝捏着辞呈的手顿了顿:“裴卿执掌礼部十载,朕正欲委以重任。”

“礼法旧矩,臣已守不住了。”裴敬之垂首,白发在晨光里泛着银,“前日去掌医司抄《终录》,见稳婆阿阮在教小医女量血压——那铜尺压在腕上时,臣忽然想起先叔临终前说的话:’医道该有量天的尺,不该困在礼的茧里。

’“他转身时广袖带起风,将辞呈吹得翻了一页,”臣退了,让年轻人用新尺量新天。“

殿内静得能听见殿角漏壶的滴水声。

沈知微望着裴敬之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后,喉间忽然发紧——三年前她初入宫廷,这个总捧着《礼记》训她“医不逾矩”的礼部侍郎,此刻竟成了旧礼制最后一块瓦解的砖。

“沈司主。”皇帝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你昨日递的‘三色令制’,朕准了。”

沈知微攥紧心尺,玉尺抵着心口的位置微微发烫。

她上前两步,袖中《掌医司十七条》发出细碎的摩擦声:“红令急救,凡血崩、横位、子痫等危产,地方医官可越级直报掌医司,三刻内调派医官;黄帖终焉,自愿放弃抢救者,经评议会确认后行安宁疗护,家属不得干涉;青笺普查,每岁春二月,各府县医官入乡,为孕女量宫高、听胎心——”她的目光扫过阶下攥着朝珠的老臣们,“从此生死之事,由医尺量,不由礼规断。”

“好个由医尺量!”谢玄的笑声从殿角传来。

他倚着廊柱,玄色飞鱼服绣着金线蟒纹,腰间绣春刀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东厂已着人在各州府立‘医令碑’,敢扣压红令、撕毁黄帖者,按阻挠救诏罪论处。”他指尖敲了敲腰间的虎符,“如朕亲临的牌子,沈司主用得可还顺手?”

沈知微没接话,心尺却在此时震动——是北境急报。

她展开羊皮卷的瞬间,墨香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戍边副将李守业坠崖重伤,心跳停搏三刻,医官按《掌中宫尺》条例,以共振仪监测脑波,配合针灸刺激人中、内关,已苏醒。”末尾一行小字被血渍晕开:“将士围在帐外,说这尺是活人的碑。”

“传下去。”沈知微将战报递给身边的小黄门,“着阿铁带工匠去军器监,仿心尺做便携式的,要能装进军用水囊里。”她望着殿外飘起的雪花,忽然想起上个月在街头遇见的老卒,那人为救难产的妻子跪在宗人府门前,额角撞得鲜血淋漓——如今北境的雪地里,终于有人举着尺,替他抢时间了。

未时,掌医司的终焉评议会开得暖烘烘的。

小满捧着茶盏站在案前,发间的银簪晃着光:“第一例,忠顺伯府老夫人,年七十,咳血三月,自愿放弃药石;第二例,浣衣局老宫人张妈妈,风瘫五年,子孙不愿接回;第三例——”她的声音突然轻了些,“景阳宫洒扫的小宫女,胎漏不止,求保体面。”

十二名医官的朱笔在案上敲出轻响。

最年长的孙医正摸了摸胡须:“老夫人的脉,我诊过,确实油尽灯枯。”年轻的王典药翻着《终录》附卷:“张妈妈的病例,和三十年前白芷老御医夫人的手札很像——当年没尺量,如今有了。”

当最后一支朱笔落下时,窗外的雪停了。

小宫女捧着黄帖进来时,眼尾还带着泪:“妈妈说,她不想再疼得咬被角了。”她把黄帖贴在床头,褪色的绣鞋沾着雪水,“等我好了,想去医正司当差,学量尺。”

崔砚的笔在竹片上沙沙作响。

沈知微凑过去看,见他写着:“癸卯年冬月廿三,终焉评议会首开,三例皆准。

老宫人逝前笑言:‘总算不用怕冲撞龙气被活埋了。

’“她拿过笔,在文末添了八个字:”生有所倚,死有所归。“墨迹未干,崔砚已小心收进木匣:”这卷要存进内阁大库,让后世知道,医道有尺那天,天下少了多少屈死鬼。“

亥时,尚书房的“移魂坛”在锤凿声中轰然倒塌。

谢玄站在断瓦上,绣春刀挑开最后一片绘着符咒的帷幔,露出墙内密密麻麻的刻痕——那是历年被“移魂”冲喜的女子姓名,最小的才十四岁。“烧了。”他将帷幔甩进火盆,火星子噼啪炸响,“明日起,这里是医理堂,挂脑波图、剖腹产模型,再刻抗生素的熬法。”

顾玿的画笔在墙上飞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