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镇的集市在风雪欲来的低压下,显得格外萧条冷清。
大部分摊位都已收摊,只剩下几家卖粮油杂货、粗布麻衣和日用百货的铺子还开着门,掌柜的也都缩在柜台后面,抱着暖炉,没什么精神。
苏晚晴和萧珩驾着马车,顶着越来越密集的雪粒子,开始了他们的“采购”表演。
粮店:掌柜的见有客人,懒洋洋地起身。
苏晚晴要了五十斤糙米,最便宜的那种、三十斤粗面、一小罐浑浊的菜籽油。
掌柜的报了个价,苏晚晴眉头都没皱,爽快付钱,用的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最普通的碎银子。
掌柜的有些惊讶,这年头流放犯还能这么阔气?
但看着萧珩那冷峻的面容和腰间的短匕,没敢多问,麻利地称重装车。
“掌柜的,这米价…又涨了?” 苏晚晴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可不是嘛!” 掌柜的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这鬼天气,眼看着要下大雪!南边的粮道怕是要断!镇上有点存粮的都捂着不卖了!能买到就不错啦!”
百货店:铺子里的东西多是粗陶瓦罐、劣质铁器、粗糙的木碗竹筷。
苏晚晴挑了几个厚实的粗陶罐、一摞粗瓷大碗、十几双竹筷。
掌柜的报价同样虚高,苏晚晴依旧爽快付账。
萧珩默默地将东西搬上马车。
熟食店:烤鸡烤鸭的香气在寒风中格外诱人。
店门口挂着几只油光发亮、但个头明显不大的烤鸡烤鸭。
苏晚晴直接要了8只烤鸡、8只烤鸭。
掌柜的笑开了花,一边麻利地用油纸包好,一边絮叨:“姑娘好眼力!这可是最后几只了!下雪天,这东西稀罕着呢!您二位是赶路的?这大雪封山前能吃上口热乎肉,福气啊!”
杂货铺:最后,他们去了卖木炭火炉的铺子。
买了两个厚实的陶土火盆、两大筐最普通的黑炭,虽然烟大,但便宜耐烧、几捆引火的松枝。
这是必需品,价格也相对实在些。
一圈下来,马车车厢里已经堆了半满:糙米粗面、油罐碗筷、烤鸡烤鸭、火盆木炭……
都是些最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劣质的货色,但数量不少,堆在一起也颇为可观。
苏晚晴看着这半车“道具”,满意地点点头。
有了这些打底,以后再“变”出好东西,就说是在镇上买的存货,或者“之前藏在马车夹层里忘了”,就都有了合理的遮掩。
至于自家人和想要拉拢的人?
当然要吃空间里的精品!
那些御膳点心、细白米面、顶级药材,岂是这小镇上能买到的?
马车吱呀呀地驶回驿站。
风雪更大了,鹅毛般的雪花被狂风卷着,漫天飞舞,天地间一片苍茫。
驿站门口,郭姨娘带着萧清风和萧清云两个半大男孩,正裹着单薄的夹袄,跺着脚,伸长了脖子张望。
看到马车出现,三人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
“大哥!大嫂!你们回来了!” 萧清风和萧清云小脸冻得通红,却抢着要帮忙搬东西。
“快进去!冻坏了吧!” 郭姨娘也赶紧上前,她身形矫健,动作利落。
“嗯,回来了。” 苏晚晴跳下马车,拍了拍身上的雪,“清风、清云真懂事!来,帮大嫂把这些吃的用的都搬到祖母房里去。”
她指着那些米面粮油和烤鸡烤鸭。
“好!” 两个男孩响亮地应了一声,立刻小心翼翼地抱起相对轻些的油罐和包裹好的熟食。
萧珩也下了车,他没有立刻搬东西,而是从车厢深处拖出两个极其硕大、塞得鼓鼓囊囊的粗布大包裹,分量显然不轻。
他将其放在郭姨娘脚边,自己则捂着嘴,假装剧烈地咳嗽了几声,脸色在风雪中显得愈发苍白。
“郭姨娘,” 他声音有些“虚弱”,眼神却意有所指,“这…咳咳…这两包东西,劳烦您…亲自跑一趟,给王头儿和李头儿他们送去吧。就说…咳咳…风雪严寒,一点心意,请诸位差爷暖暖身子,路上…多多照拂。”
郭姨娘何等机敏?
她曾是军中的斥候,察言观色是本能。
萧珩这“咳嗽”,这“虚弱”,这特意点明的“亲自跑一趟”和“多多照拂”,她瞬间心领神会!
这是要给官差们送好处,堵他们的嘴,买他们的“疏忽”!
她二话不说,弯腰一手一个,轻松提起了那两个沉重的大包裹,仿佛拎着两捆稻草。
她冲萧珩和苏晚晴点点头,眼神坚定:“大少爷放心,少夫人放心,妾身明白该怎么说。”
说完,转身就朝着官差们聚集的厢房大步走去,步履沉稳,风雪难侵。
萧清风和萧清云已经来回跑了两趟,把大部分东西都搬进了林氏和萧远山的房间。
苏晚晴和萧珩搬着最后的火盆和木炭也跟了进去。
房间里,炉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
林氏正陪着萧远山说话,祝姨娘在整理带来的药箱,四个孩子围着一个小炭盆烤火,小轻悦还在郭姨娘怀里睡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