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意渐浓,寒渊州的风里带了明显的凉,吹得山谷里树叶簌簌作响,染上层层叠叠的黄与红。

太阳谷储备冬粮的活计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节。

这日,苏晚晴正与陈母一起,在谷中最大的晒谷场上查看新收上来的粟米和豆子。

陈母如今是真把苏晚晴当亲女儿疼,絮絮叨叨地跟她讲着哪种豆子耐储存,哪种粟米出饭多,又念叨着该给萧珩和她多做几件厚实冬衣。

“干娘,这些我都记下了。”苏晚晴笑着挽住陈母的胳膊,“冬衣的料子我都准备好了,过两日就动手。”

正说着,就见萧珩和几个将领模样的人从晒谷场另一边走过,像是在巡视仓储情况。

他今日穿着一身苏晚晴新给他做的青色棉袍,衬得身形愈发挺拔。

目光扫过晒谷场,与苏晚晴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微微颔首,便又继续与身旁的人低声交谈,走远了。

陈母瞧着,笑眯眯地拍了拍苏晚晴的手:“瞧瞧,姑爷穿着你做的衣服,多精神。”

苏晚晴脸颊微热,低下头,唇角却忍不住弯了弯。

傍晚回到院里,苏晚晴发现书房角落多了一个半人高的木箱子。

她有些疑惑,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些质地厚实、颜色素雅的毛皮和几匹上好的细棉布,还有一盒精致的骨针和各色丝线。

萧珩这时从外面进来,见她站在箱子前,便道:“陈维弄来的。天气转凉,给你做冬衣用。”

苏晚晴摸了摸那柔软的皮毛,触手生温,显然是上等货色。

“我用不了这么多。”她抬头看他,“给婆母公爹和干爹干娘他们也做些。”

“他们自有份例。”萧珩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公文,“这些是你的。”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直白的、属于他的关心方式。

苏晚晴看着那一箱子足够做好几身大氅和袄子的料子,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

她没再推辞,轻声道:“好。我给你做件厚实的大氅,用那块灰色的皮毛做领子,可好?”

萧珩从公文上抬起头,看了她一眼:“随你。”

晚膳后,苏晚晴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挑选料子,比划着尺寸。

萧珩坐在一旁看书,偶尔抬眼,便见她拿着软尺,对着光看一块墨蓝色的缎子,神情专注,眉眼柔和。

烛光跳跃,将她纤细的身影投在墙上,伴随着细微的布料摩挲声,让这秋夜的书房显得格外静谧温暖。

“这块颜色,会不会太沉了?”苏晚晴拿起那块墨蓝料子,对着萧珩比了比,有些犹豫。

她记得他平日多穿深色,但似乎从未穿过这般浓重的蓝。

萧珩放下书,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料子上,又移到她带着询问神色的脸上。“尚可。”

苏晚晴想了想,还是将那块料子放到一边,另选了一块略浅些的藏青色:“还是用这个吧,稳重又不失亮色。”

她自顾自地点点头,又拿起一块月白色的细棉布,“里面衬这个颜色,你看如何?”

萧珩看着她认真琢磨的样子,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心中那处最坚硬的地方,似乎又被撬开了一丝缝隙。

他“嗯”了一声,算是同意。

定下了主料,苏晚晴又开始搭配皮毛。

她拿起一块银灰色的狐皮,在领口处比划着,自言自语:“这个颜色配藏青正好,不扎眼,也暖和。”

萧珩看着她纤细的手指抚过柔软的皮毛,灯光下,她的侧脸莹润,低垂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在京城,母亲也曾这样在灯下为他父亲缝制冬衣。

那时他还小,只觉得寻常,如今在这北地寒夜,看着另一个女子为他细心考量衣袍配色,心头竟生出一种陌生的、熨帖的暖意。

“你决定就好。”他声音不觉放低了些。

苏晚晴抬起头,对他笑了笑:“那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的几日,只要得空,苏晚晴便会拿起针线。

有时是在萧珩处理公务时,她坐在一旁安静地缝制;

有时是午后,在廊下借着天光飞针走线。

萧珩偶尔会看她几眼,她低着头,神情专注,指尖灵活地牵引着丝线,那细密的针脚,仿佛也将某种无声的牵绊,一针一线地缝进了衣袍里。

这日,苏晚晴正在缝制大氅的衬里,萧珩从外面回来,带进一身寒气。

他走到她身边,将一个不大的油纸包放在她手边的针线筐里。

“路过集市,看到的。”他语气依旧平淡,说完便去盆边洗手。

苏晚晴好奇地打开油纸包,里面竟是几块做成梅花形状、晶莹剔透的糖糕,散发着淡淡的甜香。

是她前世小时候在孤儿院附近常能吃到,到了这边后却再未见过的样式。

她捏起一块,放入口中,甜意丝丝化开,带着回忆的味道。

她抬头看向那个正在擦手的高大背影,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从不问,却总能察觉到她细微的喜好。

“很甜。”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萧珩转过身,看到她唇角沾着一点糖屑,眼神亮晶晶的。

他走过来,很自然地伸手,用指腹抹去那点糖屑。

“喜欢就好。”

他的指尖带着刚洗过水的微凉,触感粗糙,动作却轻柔。

苏晚晴感觉被他碰过的皮肤像是烧着了一般,热度迅速蔓延到耳根。

她慌忙低下头,假装继续缝衣服,心跳却快得厉害。

萧珩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收回手,指尖无意识地捻了捻,仿佛还残留着那细腻的触感和一丝甜意。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拿起之前看了一半的书,重新坐下。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偶尔的噼啪声,和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

秋夜的寒意被隔绝在外,屋内暖意融融,弥漫着一种无需言说的温情与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