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驶入雾晶超宇宙时,舷窗外的世界被一片湿冷的 “浓白雾” 笼罩 —— 超宇宙内的 “雾灵山” 本应是雾晶城的依托,此刻却被过饱和的水汽包裹,山间的溪流暴涨成雾涝,裹挟着崩解的雾晶碎片冲向山脚;隐于雾中的 “雾晶城” 失去了往日的朦胧美感,城体表面的雾晶如同被雨水泡透的石膏,不断向下滴落晶状水珠,部分屋顶已因雾晶崩解塌陷,露出内部潮湿的木梁;核心 “雾晶母核” 悬浮在雾灵山巅的 “雾晶台” 上,直径三十五米的母核体表面布满 “潮解纹路”,淡蓝色的雾水从纹路中不断渗出,原本通透的晶面变得浑浊发白,连周围的 “雾能脉络” 都被水汽浸泡得失去光泽,如同受潮的棉线。
小星的检测仪屏幕上,雾晶母核的 “晶面干燥度” 已降至 6%,周围空气的湿度高达 98%,雾涝的蔓延速度每小时覆盖 2 平方公里:“暗物质形成的‘潮解因子’破坏了雾晶的‘雾水 - 晶矿锁水结构’,让雾晶失去对水汽的调控能力,反而疯狂吸收水分崩解。再这样下去,母核会彻底消融成雾水,雾晶城会被雾涝冲垮,族人连躲避的山洞都会被淹没。”
阿木推开舰舱门,一股带着霉味的湿冷空气扑面而来 —— 指尖触碰舱壁,立刻沾上一层细密的水珠,远处雾灵山的轮廓在浓白雾中若隐若现,只能听到雾涝冲刷岩石的 “哗哗” 声。“普通炼气无法排出雾晶内部的多余水分,” 阿木运转秦魂炼气,掌心泛起金褐交织的光纹,“必须用秦魂炼气构建‘雾晶干燥屏障’,先锁住母核的晶状结构,再用五行炼气疏导水汽,重塑雾晶的锁水功能。”
舰队在雾晶族的 “避雾洞” 外降落 —— 这座山洞开凿在雾灵山半山腰,洞口用编织的 “雾草帘” 遮挡湿气,洞内的地面铺着干燥的蕨类植物,族人们裹着浸过防潮药草的 “雾棉袍”,正用陶盆烘烤受潮的雾晶碎片,每个人的发梢都挂着水珠,脸颊因湿冷泛着不正常的潮红。
一名抱着 “雾草篮” 的少女,正蹲在洞口整理刚采来的 “燥雾草”—— 这种草能吸收少量水汽,是族里唯一的天然防潮物。少女名叫雾晓,今年十三岁,是族里最年轻的 “雾铸学徒”,她的雾棉袍袖口已被雾水浸透,却仍仔细地将燥雾草铺成薄薄一层,草叶上的水珠顺着指尖滴落在地,很快晕开一小片湿痕。“你们是来帮我们救母核的吗?” 雾晓抬起头,睫毛上沾着的水珠轻轻颤动,“雾婆婆说,母核的潮解纹路要是再扩大,我们就只能往更高的山顶逃了,可那里连能住的山洞都没有……”
这时,一位拄着雾晶杖的老人从洞内走出,杖首的雾晶已因潮解出现细密的裂纹,杖身缠着干燥的雾草 —— 正是雾婆婆。她的头发用雾草绳简单束起,发间还插着一朵风干的燥雾草花,雾棉袍的领口别着一块小小的雾晶坠,那是她年轻时铸造的第一块雾晶。“孩子们,快进洞避避,外面的雾水会渗进骨头缝里的,” 雾婆婆的声音带着湿冷引发的沙哑,“我们试过用燥雾草烘烤母核,可潮解因子让雾晶越烤越吸潮,反而加速了崩解,雾能脉络也被水汽堵得连一丝能量都传不过去。”
跟随雾婆婆和雾晓走进避雾洞深处,洞内的 “雾晶储藏室” 里,堆放着不少半崩解的雾晶 —— 有的已变成一滩晶状黏液,有的还保留着部分形状,却一触就掉渣。“母核在雾灵山巅,要爬过三段被雾涝冲毁的山路才能到,” 雾婆婆指着洞壁上的地形图,“昨天有三个年轻的雾铸师试着上去,结果刚到半山腰就被雾涝冲下来,现在还在洞里养伤。”
舰队沿着雾灵山的山道向上行驶,沿途的雾涝不断冲击车轮,铁手用金属性炼气构建 “金晶导流槽”,将雾涝引向山间沟壑;烈焰则用火属性炼气 “烘雾”,在车队周围形成一层温暖的气流,减少水汽侵袭。当抵达雾晶台时,众人终于看清母核的模样 —— 潮解纹路已蔓延到母核核心,晶面不断渗出雾水,下方的雾晶台已积起没过脚踝的晶状水洼,母核的悬浮高度比正常时低了近十米,随时可能坠落在水洼中。
王跃率先展开雾晶干燥屏障,金褐色的光芒如同薄壳般包裹住母核,雾水的渗出速度明显减缓:“烈焰用火属性炼气‘浅层烘晶’,温和蒸发雾晶表面的多余水分,避免高温破坏晶结构;铁手用金属性炼气构建‘晶面支撑网’,防止母核因崩解变形;芽芽用木属性炼气‘催生燥雾藤’,这种藤蔓能深入雾晶内部吸收水分;磐石用土属性炼气‘固台吸潮’,干燥雾晶台的积水;浪涛用水属性炼气‘导水’,将蒸发的水汽引导至山间沟壑;我和阿木则用秦魂炼气重塑雾晶的锁水结构,恢复对水汽的调控能力。”
众人迅速行动,雾晓也背着装满燥雾草的篮子跑过来,将草叶撒在母核周围的晶状水洼中:“燥雾草能帮着吸点水,虽然少,但总比看着它一直渗强。” 雾婆婆则从怀中掏出一个 “雾晶烘盘”,用残存的雾铸炼气加热烘盘,小心翼翼地贴近母核边缘,辅助烈焰蒸发水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