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致远推了推眼镜:“我初步整理了一下关于‘社区记忆与非正式载体’的文献综述框架,已经发到群里了。”
孙婷展示了她根据上次讨论画的几张信报箱概念设计草图:“我做了几个风格方向的尝试,大家看看喜欢哪种感觉?”
艾雅琳则分享了她在老街拍到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报箱照片和速写,以及她对于如何将这些现实素材转化为艺术介入方案的初步构想。
虽然隔着屏幕,但思维的碰撞依然热烈。他们讨论了赵致远的理论框架,对孙婷的设计草图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基于艾雅琳的实地资料,进一步细化了下一步的田野调查计划和报告分工。这次高效的线上会议,像一道桥梁,将艾雅琳从个人收心的状态,平稳地引向了团队协作的轨道,也让她对明天的返校充满了更具体的期待——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回归课堂,而是带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可靠的伙伴。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艾雅琳感到一种充实的疲惫。她离开书房,决定给身体也充充电。她没有选择高强度的运动,而是在客厅铺开瑜伽垫,跟着舒缓的音乐,做了半小时的拉伸瑜伽。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延展,让紧绷的神经和久坐的肌肉都得到了放松,大脑也变得更加清明。
傍晚,她为自己准备了一顿比平时稍显丰盛的晚餐,算是给假期的正式告别,也是为明天储备能量。饭后,她进行最后一项收心仪式——整理书包和明日着装。
她将明天需要的课本、笔记、小组课题资料一一检查,整齐地放入双肩包。然后,她走到衣帽间,在那片被她整理得井然有序的空间里,轻松地挑选出明天要穿的衣物:一件烟灰色的针织衫,一条合身的黑色休闲裤,外搭那件常穿的卡其色风衣。她将衣物提前挂好,避免明早的匆忙。这种万事俱备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假期结束可能带来的焦虑。
一切准备就绪,夜晚的时光彻底归于宁静。她没有再学习或工作,而是窝在沙发里,看了一会儿轻松的散文集,让大脑在轻柔的文字中慢慢沉淀。她给林薇发了条消息:「明日战场见,战友!」
林薇秒回:「子弹已上膛!(指咖啡已备好)」
临睡前,她站在二楼的画室门口,没有开灯,只是默默地看着里面那些安静等待的画架和工具。假期里,它们是她自由创造的伙伴;明天开始,它们将再次成为她学业修行和艺术探索的忠实见证。她心中没有不舍,只有一种即将与老友重逢般的亲切。
洗漱,护肤,躺进被窝。窗外,秋夜静谧,星子明亮,仿佛在为她即将开启的新篇章默默祝福。艾雅琳闭上眼睛,感受着身体的放松与内心的平静。这个充实的收心日,如同一道精心设计的缓冲带,让她完美地从假期的松弛过渡到开学前的临战状态。假期已然落幕,但它带来的滋养、灵感与欢乐,已深深融入她的身心,化为前行的力量。
她知道,明天,当闹钟响起,她将精神饱满地背上书包,迎着秋日的晨光,走向校园,走向她的课堂、她的伙伴、她的挑战与她的梦想。带着这份清晰的规划、满满的能量和一颗安稳的心,她沉入了香甜的睡眠,等待着新一周黎明的高效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