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出那本随身携带的灵感笔记本,翻到空白页。没有制定严苛的计划表,只是任由思绪流淌,写下一些零散的关键词:“艺术管理?”“策展相关?”“继续深造的方向?”“技能提升——软件?外语?”……写写画画,不急于找到答案,更像是一种思维的梳理和可能性的探索。
这个过程并不紧迫,反而带着一种自主掌控的从容。她知道,未来的答案不会突然从天而降,它藏在这些日常的思考、阅读的启发、与朋友的交流以及每一次用心的体验里。
中午,她给自己做了一份简单的意面,吃完后,趁着那难得的阳光还在,她拿着水壶,仔细地给客厅和阳光房里的绿植浇了水,擦拭了叶片上的灰尘。这些绿色的生命在冬日里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为室内增添着盎然的生机。
下午,她窝在书房里,在网上查找了一些与之前写下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和课程,做了些简单的笔记。也回复了群里朋友们的信息,林嘉柔发来了她在机场的照片,背景是陌生的航站楼;林薇分享了她新买的一对耳环;孙婷则在苦恼她羊毛毡新作品的配色。
黄昏时分,阳光早已隐去,天空重新变回沉静的深蓝色。艾雅琳关掉电脑,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她站在客厅中央,看着壁炉的光芒将整个空间渲染得温暖而朦胧。
一天,就在这样宁静、有序且充满微小思考的状态中接近尾声。没有去远方,没有见很多人,只是与自己、与书籍、与这个家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她感到一种充实的平静。寒假的剩余时光,仿佛一幅尚未完全铺开的画卷,既可以有与朋友再次相聚的热闹,也可以有更多像今天这样,专注于自我成长的静谧时刻。而那条关于未来的、朦胧的道路,似乎也在这一次次的静思与探索中,变得依稀可见了一点点。
她知道,林嘉柔会回来,姐妹们还会相聚,新的旅程就在不远处。但此刻,她全心全意地享受着这份独处的馈赠——这让她得以休整、沉淀,从而能以更饱满、更清晰的姿态,去迎接所有未完待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