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钟的指针不偏不倚地指向正午十二点,一种熟悉的、源自生理时钟的精准信号,再次从艾雅琳的腹部升起,与窗外攀升到顶点的日头遥相呼应。上午沉浸在“微观时尚”世界里的精神亢奋,如同退潮般缓缓散去,将舞台彻底让位给了更加原始而迫切的需求——饥饿。
(内心暗语:大脑:‘微观时尚研究暂告段落。’ 胃部:‘收到!午餐舞台准备就绪,请求演员登场!’ 嗯,看来是时候从精神的云端降落,回归烟火人间了。)
她保存好电脑上的设计草图,合上素描本,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将因为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脊柱拉伸开来。目光瞥向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努力散发着它最大的热情,虽然依旧缺乏灼人的温度,却将别墅的后院照得一片明亮,光秃的枝干在地上投下清晰而简洁的影子。
(内心暗语:完美的午餐天气!阳光就是最好的佐餐调料。今天中午,来点简单又治愈的吧!)
“简单又治愈”这几个字在脑海中盘旋片刻,一个带着热气和鲜美滋息的形象便清晰地浮现出来——小馄饨。
(内心暗语:没错!就是它了!皮薄馅嫩,汤清味鲜,一口一个,暖胃又暖心的小馄饨!简直是午餐的完美选择,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刚进行完‘脑力劳动’的‘伤员’!)
这个决定让她瞬间来了精神。她步履轻快地走下楼梯,再次来到一楼的开放式厨房。阳光正好斜斜地打在白色大理石的中岛台上,映得台面光洁如新。她系上那条熟悉的藏蓝色围裙,将袖子利落地挽到手肘,露出白皙的小臂。
(内心暗语:烹饪模式,二次启动!今天的主演是——轻盈飘逸的小馄饨!)
制作小馄饨,在她看来,是一种带着诗意的手工活。她先从冰箱里取出早上解冻好的一小块猪前腿肉,肥瘦相间,是制作馄饨馅的上佳之选。又拿出几棵新鲜的小葱和一块生姜。
(内心暗语:食材不在多,在于新鲜和搭配。猪肉要手工剁的才香,口感比机器绞的更有灵魂!)
她将猪肉放在砧板上,手持两把菜刀,开始有节奏地“笃笃笃”剁了起来。刀刃与木质砧板碰撞出清脆利落的声音,像一首欢快的厨房打击乐。肉末在双刀的起落间逐渐变得细腻而富有粘性。
(内心暗语:剁肉馅真是解压!感觉所有的压力都随着这节奏被剁碎了。手工的温度,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将剁好的肉馅放入碗中,加入切得极细的姜末和葱花,淋入适量的生抽、少许盐、一点白糖提鲜,再滴上几滴香油。然后,她洗净手,直接用手伸入碗中,沿着一个方向开始用力搅拌、摔打肉馅。
(内心暗语:这一步是关键!要让肉馅‘上劲’,蛋白质链条连接起来,这样煮出来的馄饨馅才会紧实弹牙,抱成一团。)
很快,肉馅变得黏稠、充满胶质,颜色也更加鲜亮。她放在鼻尖闻了闻,香气扑鼻。
(内心暗语:完美!这肉馅,光看着闻着就知道好吃!)
接着,她拿出在市场里精心挑选的、方形的小馄饨皮。这种皮极薄,几乎透光,口感滑爽。她取一张皮摊在左手掌心,用一根细长的筷子,挑起一小撮肉馅,轻轻点在皮子中央。
(内心暗语:馅料不能多,多了就厚重,失去了小馄饨的灵动感。要的就是那一点点肉香,被薄皮温柔包裹的感觉。)
然后,她的右手五指灵巧地一捏,一攥,仿佛变魔术一般,一个拖着长长“尾巴”、形似官帽、又似金鱼的小馄饨便诞生了,稳稳地落在旁边撒了薄粉的盘子里。
(内心暗语:看,小馄饨的精髓就在于这随性一捏!不需要严丝合缝,要的就是那种飘逸感和空气感。)
她手指翻飞,一个接一个的小馄饨如同洁白的小精灵,从她指尖跳跃而出,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盘。过程本身就像是一种艺术创作,充满了手作的乐趣。
(内心暗语:包小馄饨的过程,莫名有种禅意。心要静,手要轻,看着它们一个个成型,排列整齐,强迫症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包馄饨的同时,她已经在灶上坐了一口小锅,里面烧着清水。另一边,则用另一个小锅熬着简单的汤底:几片紫菜,一小撮虾皮,一点生抽和盐,再淋上几滴灵魂般的香油。
(内心暗语:清汤才能凸显小馄饨的本味,过多的调料反而会喧宾夺主。紫菜和虾皮是汤底的天然增鲜剂!)
水沸后,她将包好的小馄饨如同下饺子般滑入锅中。用勺子背轻轻推散,防止粘连。透明的馄饨皮在滚水中迅速变得半透明,隐约透出内部粉嫩的肉馅,如同裹在轻纱里的珍珠。待馄饨全部浮上水面,再煮一两分钟,便迅速用漏勺捞起,沥干水分,放入早已准备好汤底的碗中。
(内心暗语:火候要准,不能煮过头,皮子会烂,失去了那口滑韧的口感。)
洁白的馄饨在淡酱油色的清汤中载沉载浮,薄如蝉翼的皮子舒展开来,拖着飘逸的“尾巴”,汤面上漂浮着深色的紫菜和金色的虾皮,几点翠绿的葱花洒落其间,香气袅袅升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