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尝试画了一个明制汉服娃娃,设计了一件立领斜襟的长袄和马面裙。她仔细思考马面裙的褶裥如何在小尺度上表现才能既美观又不显累赘。
(内心暗语:马面裙的‘马面’和褶裥是灵魂!在娃娃身上,褶裥不能太多太密,但那种行走间‘裙翻驼绒’的动态感要想办法体现出来……也许可以用特定质感的布料和特殊的压褶工艺?)
除了服装,她也简单勾勒了一些中式古典首饰的草图:一支简单的玉簪,一对珍珠耳坠,一个项圈形的璎珞,甚至尝试画一个微缩的、简化版的点翠发钿。
(内心暗语:首饰是点睛之笔!哪怕衣服再素雅,配上一件精致的头饰,整个娃娃的气质就立刻提升了!)
她甚至还异想天开地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意境、青花瓷的纹样、甚至是园林建筑的窗棂结构,融入到娃娃的服装、背景或道具设计中。
(内心暗语:比如,给娃娃做一件底色如宣纸,上面用极细的笔触画上墨竹的衣裙?或者,背景做成一个微缩的月亮门、雕花窗?哇,可能性太多了!)
整个下午,她都沉浸在这片浩瀚而精美的中式古典美学海洋里,时而为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惊叹,时而为自己脑海中的新构思而兴奋。她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学习一种技能,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试图将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华美与气韵,用现代的方式,在微观的世界里重新诠释和演绎。
(内心暗语:这不仅仅是为娃娃做衣服,这更像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与再造之旅。感觉肩上的担子……嗯,有点重,但更多的是兴奋和使命感!要让这些美丽的传统元素,在新的载体上焕发光彩!)
当窗外的天色再次染上黄昏的色彩时,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笔。素描本上已经多了好几页充满古风韵味的设计草图和密密麻麻的笔记。虽然离真正动手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的心中已然构建起一个初步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中式古典娃娃宇宙”的蓝图。
(内心暗语:理论基础和灵感储备,第一阶段圆满完成!接下来,或许可以尝试采购一些微缩面料和基础工具,先从小配件开始实践起来?)
她合上本子,看着窗外渐沉的落日,心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新敬畏与对未来创作的新期待。这个下午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库,更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无尽藏宝室的大门,门后的璀璨光华,正等待着她去一点点采撷、融合、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