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姥姥家的第三扇门:男教师的秘密 > 第85章 头目来之前,得烧点真东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章 头目来之前,得烧点真东西

“让阿九亲手验一验,”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寒意,“死人和活人,耳朵是不是一样冷。”

天亮之前,那辆熟悉的黑色面包车再次悄无声息地驶出砖窑。

这一次,车顶上牢牢绑着一个烧得焦黑的巨大铁箱。

村口的监控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幕。

远处的平房里,阿毛妈站在窗后,面无表情地看着车子远去,然后转身,将一张刚用手机拍下的照片,塞进了另一包崭新的辣条包装袋里,熟练地重新封口。

山洞里,光线依旧昏暗。

姥姥拄着那根磨得光滑的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

她没有多问,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张用手帕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泛黄照片,递到我面前。

那是一张拍摄于1987年的合影,背景是老县城的邮局。

照片上的七名工作人员穿着当时的制服,笑容质朴。

我的目光瞬间被其中一个人吸引。

他站在最边缘,相貌平平,但他的袖口处,一枚银色的领夹在陈旧的黑白照片里,反射着一道微不可察的光。

那款式,与老K留在现场的那个一模一样。

“老张头前几天来,说起当年的事。”姥姥的声音苍老而沙哑,像枯枝在风中摩擦,“他说,当年从邮局往外抬那个沉得要死的铁箱子的,不是邮局的人,是县公安局临时派来的‘帮忙的’。”

我死死盯着照片上那个男人。

金手指在瞬间被激活,超越了人眼的分辨率,开始疯狂解析。

那枚领夹反射光线的角度,证明了它和我见过的那个是同一件物品。

他制服袖口的布料褶皱,与昨夜那个搬运铁箱的男人弯腰时上衣产生的痕迹,有着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

甚至他脚上那双旧皮鞋的鞋型和鞋尖沾染的尘土分布,都与昨夜搬运工留在砖窑外的脚印细节高度吻合。

三十多年的时间,在我的脑海里被压缩成了一条笔直的线,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傍晚时分,那只用报纸和竹篾扎成的纸鸢第三次飞起。

这一次,它的尾巴上没有信,只用一根结实的细麻绳,绑着那个装着烧焦耳部残片的密封袋。

它乘着山谷间的气流,摇摇晃晃地飘过村庄的矮篱,掠过砖窑高耸的烟囱屋顶,最终像一只力竭的鸟,一头坠入县公安局后巷一个无人注意的垃圾桶旁。

而在千里之外的省城,一间戒备森严的办公室里,张振国缓缓合上一份标记着“绝密”的档案。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模型已经烧了,”他的声音沉稳,不带任何感情,“但灰在动。”

电话那头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久到仿佛能听到电流的呼吸声。

许久,一个同样毫无波澜的声音响起,只说了两个字:“点火。”

山洞中,火塘里的柴火渐渐微弱,只剩下明明灭灭的炭火。

顾昭亭在我面前摊开一张巨大的青台县及周边地区地图,用红色的笔在上面标记出几个关键路口和可能的藏匿点。

那是根据已知情报推测出的,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头目,最有可能的几条行车路线。

火光映在我的瞳孔里,像一场迟迟未曾落下的雨。

我看着地图上那些交错的红线,它们像一张即将收紧的网,也像一道道等待着我的深渊。

我的目光最终落在他标记的一个交汇点上,轻声说:“下次见面,我要让他亲手打开那口箱子。”

顾昭亭收起地图,洞内的光线顿时又暗了几分。

他看着我,眼神复杂,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沉声道:“下一步计划会更危险,我们需要进入他们的核心,一个绝对隔绝、绝对‘干净’的地方。那里,不会再有火光为你照明了。”

他的话音刚落,一阵不知从何而来的穿堂风猛地灌入山洞,吹得最后一点炭火忽明忽灭。

一股寒意并非来自洞外的夜色,而是从我自己的骨髓深处毫无征兆地渗透出来,尖锐,冰冷,带着一种被封存的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