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 > 第15章 水调歌头,绝唱惊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章 水调歌头,绝唱惊世

望江楼内,丝竹暂歇,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中秋文会的重头戏——即兴诗词环节,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序幕。主持文会的文渊书院赵山长抚须起身,朗声道:“今日良辰美景,佳节团圆,恰逢皓月当空,银辉千里。老夫提议,此番便以‘月’为题,诸君可赋诗,可填词,一抒胸臆,共襄盛举,如何?”

此题一出,满堂附和。“月”乃中秋永恒主题,既可写景抒情,亦可咏怀言志,范围极广,看似寻常,实则最考教功力深浅。

几乎在赵山长话音落下的瞬间,无数道目光便齐刷刷地投向了李晟和…萧景珩。李晟是知府外甥,素有才名,自是夺冠热门;而萧景珩,则因那首惊世骇俗的《将进酒》与方才楼前的冲突,成了众人眼中最大的“悬念”——是再创奇迹,还是原形毕露?

李晟感受到众人的期待,尤其是身旁萧景禹那近乎谄媚的鼓励眼神,他得意地整了整衣冠,率先起身,傲然道:“既然山长出题,那在下便抛砖引玉,先行献丑了!”他显然早有准备,或至少是胸有成竹,略一沉吟,便踱步至场中,朗声吟诵: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诗成,楼内顿时响起一片叫好之声。

“好一个‘平分秋色一轮满’!气象阔大!”

“用典精妙!狡兔、妖蟆指月中阴影,灵槎邀游银河,颇具仙气!”

“李公子大才!此诗清雅工丽,实属上乘之作!”

“看来今日诗魁,非李公子莫属了!”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李晟面带得色,矜持地向着四周拱手,目光却挑衅般地扫过萧景珩所在的方向,仿佛在说: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才学!

萧景禹更是兴奋得满脸放光,仿佛作出好诗的是他自己一般,连声赞道:“妙!绝妙!李兄此诗,足可传世!”他恨不得立刻看到萧景珩无地自容的样子。

赵山长亦微微颔首,表示赞赏:“李公子此诗,清丽脱俗,意境悠远,确是好诗。”有了李晟珠玉在前,众人对接下来其他人的作品,期待中不免带上了更苛刻的审视意味。几位颇有才名的文士相继吟诵了自己的诗作,虽各有千秋,但相较李晟之作,似乎总略逊一筹,未能掀起更大波澜。

场内的气氛渐渐变得微妙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个一直安静坐在角落、仿佛置身事外的萧景珩。期待、好奇、幸灾乐祸…种种情绪交织。

萧景禹见时机已到,岂会放过?他立刻起身,故作关切地扬声道:“大哥!李兄及诸位才子均已佳作频出,大哥日前一首《将进酒》震惊四座,今日中秋明月,定有更胜一筹的妙篇吧?何不让我等开开眼界?”他这话看似捧场,实则将萧景珩架在火上烤,逼他必须当场作出一首能压倒李晟的诗篇,否则便是“江郎才尽”、“抄袭实锤”。

李晟也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景禹兄说的是。萧大公子,请吧?莫要再推辞了,也好让我等心服口服。”他刻意将“心服口服”四个字咬得极重。

一时间,所有压力都汇聚于萧景珩一身。楼内变得异常安静,甚至能听到窗外秦淮河的流水声。许多人屏住呼吸,等待着萧景珩的反应——是窘迫推诿?还是硬着头皮胡诌一首打油诗?

然而,萧景珩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

众目睽睽之下,他缓缓站起身,神色平静无波,甚至没有看李晟和萧景禹一眼。他信步走至窗边,负手仰望天际那轮圆满无缺、清辉遍洒的明月,仿佛在与一位古老的神灵对话。月光洒在他略显朴素的衣袍上,竟为他镀上了一层超然物外的光辉。

他沉默了约莫十息。这十息,在众人感觉却无比漫长,李晟嘴角已忍不住勾起讥讽的弧度,以为他果然词穷。

就在萧景禹忍不住要再次出声催促之际,萧景珩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越如玉石相击,瞬间传遍望江楼的每一个角落: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一句小序,已然不同寻常,带着几分名士狂放不羁的风度。

紧接着,他声调微扬,那穿越了千年时空的旷世绝唱,如同天河倒泻,磅礴而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阕一出,满场皆寂!

那奇崛的想象(把酒问天)、深邃的思索(今夕何年)、矛盾的徘徊(欲归去又恐高寒)以及最终超脱的抉择(何似在人间),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与哲学意境。

李晟那首工整清丽的七律,在这等气象面前,瞬间显得小家子气,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所有人,包括李晟和萧景禹在内,全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脸上血色瞬间褪尽,仿佛被无形的巨锤狠狠击中胸口,连呼吸都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