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画面感极强!黑云压城、甲光向日,渲染出大战前夕的紧张压抑;角声满天、燕脂凝夜,描绘出战场的声音与色彩,惨烈而壮美;半卷红旗、霜重鼓寒,道出战争的艰辛与沉重;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则如金石掷地,将边关将士忠君爱国、视死如归的气概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已不是诗,而是用文字铸就的战争画卷,是用热血谱写的英雄赞歌!
诗毕,整个石厅死一般寂静。王孝杰将军虎目含泪,猛地一拍案几,吼道:“好!好一个‘提携玉龙为君死’!萧大人,你懂我们边军!” 他身后的将领们无不激动动容。连正使李文渊,也捻须颔首,眼中满是惊叹。
阿古达木等匈奴使者,面如死灰。他们带来的诗作,在如此雄浑悲壮、直击人心的诗篇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如同儿戏。萧景珩的诗,不仅赢了文采,更赢了气势,赢了精神!那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是对戍边将士的最高礼赞!
阿古达木颓然坐回座位,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们……输了。”
三场比试,萧景珩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式获胜!大胤使团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扬眉吐气!萧景珩立于厅中,身形挺拔,仿佛与这雄关融为一体。他不仅扞卫了大胤的文脉尊严,更用诗篇,凝聚了边关的军心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