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33章 死水微澜与玉钥初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章 死水微澜与玉钥初显

第三十三章 死水微澜与玉钥初显

(起)

“金龙社”成员的尸体,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在范仲淹本已波澜起伏的心湖中,激起了更大的浪涛。灭口,木偶,出现在佯动路线上……这一切都透着一股精心策划的诡异。是警告?是栽赃?还是想将水搅得更浑?

范仲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错综复杂,越不能自乱阵脚。他首先确认了那几具尸体的身份,确系“金龙社”的中层头目,死因皆为利刃穿心,手法干净利落,显然是专业杀手所为。那个刻着“漩涡之眼”的木偶,做工粗糙,更像是临时起意的仿制品,但其出现的时机和地点,却充满了挑衅与误导的意味。

他立刻调整部署:一方面,命人暗中调查“金龙社”内部近日是否发生动荡或清洗;另一方面,加强对“龙龈”入口区域的监控,但严令禁止任何靠近探查的行为,以免打草惊蛇或落入圈套。同时,他将这一突发情况再次密奏皇帝,并强调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对方的扰敌之计,核心仍在“龙龈”!

(承)

朝堂之上的暗流并未因他的冷静应对而平息。弹劾的奏章依旧零星地出现在皇帝的案头,虽然未能形成滔天巨浪,但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让范仲淹深知,对方正在积蓄力量,等待致命一击的机会。

他按照计划,通过司马光等人的渠道,将无名义士的事迹悄然在士林清流中传播。那位多次冒死示警、最终喋血街头的“乞丐”,其忠烈之举渐渐引起了一些正直官员的同情与愤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污蔑之词的影响。然而,吕夷简倒台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使得朝局更加微妙,许多人选择了观望。

时间在压抑的对峙中流逝,转眼便到了皇城司精锐小队预定前往“龙龈”探查的前夜。

范仲淹在衙署书房内,最后一次审视着行动计划。十名精挑细选的皇城司好手,皆是个中翘楚,精通水性、潜伏、格杀。他们将于明日凌晨,借着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从汴河上游一处隐秘地点下水,利用水势和特制的水靠潜行,避开可能存在的明哨暗卡,直扑“龙龈”入口。

成败,在此一举。

(转)

然而,就在范仲淹准备下达最终指令时,他的目光再次被桌上那枚龙尾玉片吸引。烛光下,玉片温润依旧,内部那幅只有在遇水时才显现的暗红地图,如同一个沉默的谜语。

“龙龈”……“龙之牙龈”……他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既然入口以“龙”为名,又与这龙佩碎片相关,那么开启入口的方式,是否也与此玉片有关?雷允恭煞费苦心将地图藏于玉中,难道这玉片仅仅是一张遇水显形的“地图”而已?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脑中形成。

他立刻唤来一名亲随,低声吩咐了几句。片刻后,亲随取来了一个装满清水的小银盆,以及几样常见的查验工具。

范仲淹将龙尾玉片轻轻浸入银盆的清水中。果然,玉片内部的暗红纹路再次缓缓浮现,勾勒出“龙龈”入口的精细轮廓。

但他这次关注的并非地图本身。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把小巧的银夹,尝试着拨动玉片边缘。起初并无异样,当他用夹子尖端,沿着龙尾与玉片主体连接处那条极其细微、几乎看不见的天然裂隙,施加一个巧妙的侧向力道时——

“咔。”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可闻的脆响!

那龙尾形状的玉片,竟沿着那条天然裂隙,与主体分离了开来!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精巧的、严丝合缝的部件!

分离下来的龙尾玉片,形状更加清晰,尾部尖锐,更像是一柄……钥匙的头部!而留在主体玉片上的那个小小凹槽,其内部形状,显然是为了与这“龙尾钥匙”紧密契合!

范仲淹的心脏狂跳起来!他明白了!“玉在匣中”的真正含义!这龙佩碎片本身,不仅藏着地图,更是一把开启“龙龈”秘门的“玉钥”!地图指引位置,而玉钥,才是打开大门的关键!

雷允恭将其分离藏匿,就是为了增加找到和开启“龙龈”的难度!

他必须立刻将这个至关重要的发现,通知即将出发的皇城司小队!

(合)

范仲淹立刻召来皇城司小队的负责人,将分离后的“龙尾玉钥”郑重交到他手中,并详细说明了其用法和猜测。

“此物干系重大,或为开启秘门之关键。你等抵达‘龙龈’入口后,务必仔细搜寻可能存在的锁孔,尝试用此玉钥开启!若事不可为,以保全自身为上,速退!”

“属下明白!定不辱命!”小队负责人将玉钥用油布层层包裹,贴身藏好,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子时过半,万籁俱寂。十道如同鬼魅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汴京城的夜色之中,向着下游“龙龈”的方向潜行而去。

范仲淹站在衙署的望楼上,目送他们消失在黑暗中,久久未动。秋夜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带来刺骨的凉意。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决定许多人命运的夜晚。

(悬念)

天色将明未明,最黑暗的时刻即将过去。范仲淹在书房中和衣假寐,却无丝毫睡意。

突然,一阵极其急促、却刻意压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直奔他的书房而来!

范仲淹猛地睁开眼,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书房门被推开,一名留在衙署负责联络的皇城司探子跌撞进来,脸色煞白如纸,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惊恐和颤抖:

“范……范相!不好了!刚……刚收到‘龙龈’小队用信鸽传回的……最后一道消息!”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小小的、染着些许水渍的纸条,递到范仲淹面前。

范仲淹一把夺过纸条,借着即将熄灭的烛光,看清了上面那潦草而绝望的字迹,似乎是在极度仓促和危险的情况下写就:

“入口已现,玉钥契合,然门后非藏宝窟,乃……啊——!”

字迹到此戛然而止,最后一个字甚至带着明显的拖痕,仿佛执笔人遭到了突如其来的袭击!

范仲淹捏着纸条,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冻结。

门后非藏宝窟,乃什么?

小队遭遇了什么?是埋伏?是陷阱?还是……门后藏着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可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