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量身之道
苏软软的临时工坊设在东离市南区一个由旧仓库改造的空间里,与“智械未来”那些充满未来感的无菌实验室截然不同。这里充斥着机油、金属和皮革混合的特殊气味,各种机床、锻造炉、工作台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半成品的机械外骨骼、武器架和画满设计图的稿纸随处可见,显得杂乱却充满了务实与创造的活力。
楚歌应约前来时,苏软软正站在一个工作台前,对着一个全息投影模型凝神思考。她依旧是那身简洁的工装,戴着护目镜,手上沾着些许油污,神情专注。
“楚先生,你来了。”见到楚歌,她摘下护目镜,脸上露出一丝清浅的笑意,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根据之前观察你的战斗数据和一些基础体测参数,我为你做了几套初步的装备方案。主要是增强防护和辅助发力,关键部位采用了抗灵能腐蚀的复合金属……”
她熟练地切换着全息投影,展示出几套设计精良、覆盖全身大部分要害区域的轻便甲胄,讲解着其材料特性和功能模块。这些设计显然花费了不少心血,平衡了防护性与灵活性。
然而,楚歌的目光却越过那些完整的甲胄,落在了工作台角落一件相对简单许多的构件上——那是一个只覆盖小臂至拳峰的流线型臂甲雏形,通体暗哑,线条凌厉,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却在关键关节和发力点做了强化处理,透着一股纯粹的力量感。
“那些全身甲,暂时不需要。”楚歌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打断了苏软软的介绍。
苏软软微微一怔,有些意外。在这个时代,多一层防护就意味着多一分生存机会,尤其是对于需要近身搏斗的觉醒者。
楚歌走到工作台前,拿起那个臂甲雏形,在手中掂量了一下。重量适中,重心分布合理,与他手臂的贴合度极高。“我需要的,不是将自己包裹起来的铁罐头。”他缓缓说道,目光锐利如刀,“过多的防护,有时反而会成为感知的牢笼,削弱对危险的直觉。”
他调动起一丝“不朽神躯”的力量,暗金色的微光在皮肤下一闪而逝。他清晰地感觉到,如果穿上全身甲,这种源于身体本能的能量流转,或多或少会受到阻隔和迟滞。对于依赖精准控制和瞬间爆发的他而言,这种细微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我的路,是极致的攻击与精准的掌控。”楚歌看向苏软软,眼神没有丝毫动摇,“防御,我的身体就是最好的盾牌。我需要的是能够将我的力量毫无保留、甚至放大后轰出去的‘矛尖’,而不是分散我注意力、拖慢我速度的‘龟壳’。”
他指向那个臂甲雏形:“像这样的拳套和臂甲,就很好。保护出拳时最易受损的手臂和拳峰,引导和强化发力,这就足够了。关键部位,比如肘击和格挡的点,可以再做强化。但原则是——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覆盖,最大限度保持灵活与感知。”
苏软软听完,眼中的惊讶渐渐化为了然与一丝欣赏。她意识到,楚歌并非鲁莽或托大,而是对自身优势、战斗风格以及力量本质有着极其清醒和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远比盲目追求全面防护更为重要。
“我明白了。”苏软露点了点头,挥手取消了全身甲的投影,“你是对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不朽神躯’量身定做,思路确实不能局限于常规范畴。” 她开始理解,为特殊体质者打造装备,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契合 。
明确了核心需求,接下来的讨论变得高效而深入。苏软软迅速调整思路,将设计重点完全聚焦于如何极致化楚歌的进攻能力。
结构设计:非包裹,而是延伸。苏软软提出构想:“这套拳臂甲不应是‘戴’上去的,而应该是你手臂的‘骨骼与肌肉的延伸’。”她计划采用一种生物相容性极高的记忆金属作为内衬,使其能完美贴合楚歌的手臂轮廓,并在能量流过时产生微小的形变,如同第二层皮肤般随动。外部则覆盖多层复合锻造的暗色合金甲片,采用叠浪式结构,既能有效偏转、分散冲击力,又不会像整体板块那样僵硬 。
力量传导与增幅:设置“发力节点”。在臂甲的关键位置,如肘后、小臂内侧,苏软软计划嵌入特殊的小型晶石。“这些可以作为你发力时的能量引导和放大器。当你出拳时,它们能帮助你更顺畅地凝聚力量,减少内耗,甚至可能产生瞬间的爆发性助推。”这类似于一些小说中为徒手格斗者设计的、能提升攻击威力的特殊拳套构思 。
针对性防御:点对点化解。针对鬼物常见的能量侵蚀和物理抓扯,甲片表面会蚀刻极细微的导能符文,不是为了生成能量盾,而是为了将承受的冲击力更均匀地分散到整个臂甲结构,避免单点过载。同时,材料本身会进行抗灵能腐蚀处理,确保在鬼气环境中能长久保持性能 。
极端情况适配:保留“进化”接口。苏软软考虑得很长远:“设计会采用模块化思路。比如拳锋处可以预留接口,未来根据需要加装不同功能的‘拳刺’,比如针对灵体的‘破魂锥’,或者增加硬度的‘破甲钉’。臂甲外侧也可以加装小型的一次性消耗品发射器,如闪光符、烟雾弹等,用于战术应急。” 这种思路借鉴了一些科幻设定中可扩展的臂铠设计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