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精打细算的拳头
青霖市,“坚城实业”扩建后的一号总装厂房内,灯火通明。高大的穹顶下,新铺设的轨道 延伸向厂房深处。空气中 弥漫着 切割金属的辛辣气味、焊接灵能回路的臭氧味 以及 润滑油的厚重气息。一副副 粗具雏形的 “暴风”机甲骨架,正 在流水线上 缓慢而坚定地 移动着。
然而,与这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观察平台上的苏软软 和 周震 脸上 那 化不开的凝重。
“只有……二十台的预算吗?” 苏软软 的声音 有些发干,她 看着手中 刚刚由市政厅和防务委员会联合下达的 正式采购订单,上面 那个刺眼的数字,仿佛 带着千斤重量。
“嗯。” 周震 沉重地点了点头,目光 扫过下方 正在同时组装 的 寥寥数台机甲。“这已经是吴市长能为我们争取到的极限。市政仓库里最后那点战略储备贵金属和灵能晶体,几乎全部划拨过来了。后续的生产……要看东海行省那边,能否尽快结算上一批物资的款项,以及王朝的特别拨款能否到位。”
现实无比残酷。尽管苏软软带领团队对“暴风”的设计进行了大幅简化以降低成本,但核心的灵能护盾发生器、装甲复合层压工艺以及多管灵能突击枪的制造,依然耗费不菲。青霖市自身的财力在连番大战和百万难民的消耗下早已枯竭,东海行省的支援时断时续且常常大打折扣。这二十台“暴风”,与其说是第一批订单,不如说是倾尽全市之力挤出来的、证明这条技术路线可行的“样机”。
“我明白。” 苏软软 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 冷静下来。“二十台……至少能武装两个精锐突击小队。我们会调整生产计划,优先确保这二十台的品质,尤其是灵能护盾和武器的稳定性。同时,我会让研发组开始着手设计更廉价、更易于大规模生产的简化版,哪怕性能有所牺牲,也要先把数量提上来。” 她的思路 迅速转向了 如何在这种限制下 寻求突破,这 就是她的坚韧。
厂房一角,一台 即将完成总装的“暴风”原型机 正 进行最后的线路铺设。它 比图纸上的设计 显得 更加粗犷和务实,深灰色的装甲上 布满了 便于维护的快速拆卸板,肩部的 多管灵能突击枪 散发着 冷冽的幽光。虽然 少了几分 理想中的“完美”,但 每一寸钢铁 都透露出 为实战而生的 坚固与可靠。这 就是青霖市 在绝境中 能打造出的 最硬的拳头,尽管 这拳头,还需要时间 来证明自己。
与此同时,市长办公室内,吴选青 正 面对着一份 比作战地图 更让他 耗费心力的 文件——发往 大夏王朝枢密院 和 东海行省总督府 的 《关于青霖防务现状及恳请追加特别拨款的紧急陈情表》。
这份文书 的措辞,需要 极其精妙的拿捏。既要 充分说明青霖市面临的 极端困境 和 鬼物异常活跃带来的 巨大威胁,引起上级的 高度重视;又不能 过于夸大其词,以免 被政敌攻击为 “危言耸听、挟寇自重”。既要 强调青霖市 作为东南门户 的战略价值,为王朝 “屏藩” 的牺牲;又不能 流露出 “索要无度” 的意味,以免 引发枢密院和财政大臣们的 反感 。
吴选青 提笔 沉吟,字斟句酌:
“……自我市前沿观察哨所确认,冥川节点能量活跃度同比激增逾五成。鬼物活动模式发生显着变异,已由散乱游荡转为小队级战术协同,并由B级及以上高阶鬼物直接指挥驱策。近半月内,已接连发动两次颇具章法之试探性进攻,其强度、频率及战术针对性,均远超以往。种种迹象表明,节点深处恐有异变,大规模侵袭之势,已如箭在弦上……” —— 这是 陈述事实,用数据说话,突出事态的 紧急性与异常性。
“我市军民虽上下一心,凭血肉之躯屡挫敌锋,然长期鏖战,物资消耗甚巨。尤以灵能电池、特种合金、医疗药品为甚,库存已降至安全线以下。新研发之‘暴风’突击载具,虽经简化设计,然核心部件所耗珍稀材料,仍非我市凋敝之财政所能承担。首批仅得二十之数,相较于漫长防线,实属杯水车薪……” —— 这是 摆出困难,但 重点强调 是“为王朝守边”导致的消耗,并点出 已“自力更生”寻求解决方案(暴风机甲),只是 资源不足。
“青霖存亡,非仅一城之得失,更关乎东南半壁之安危,亦与北境战事息息相关。若此地有失,鬼物可长驱直入,窥视东海富庶之地,届时王朝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之窘境。故恳请枢密院、总督府体察下情,念我青霖百万军民浴血奋战之苦劳,速拨发特别防务经费及战略物资若干,尤以灵能核心、武器级合金锭、高效伤药为盼……” —— 这是 上升高度,将青霖市的存亡 与王朝整体战略绑定,点明 利害关系,并提出 具体而明确的请求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