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流与微光
青霖市获得的喘息期并未持续太久,但足以让这座城市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城墙上的缺口被临时封堵,虽然远未恢复原日的坚固,但至少重建了完整的防线。然而,真正的变化,发生在战场之外。
就在休整期的第三天清晨,一阵低沉而规律的机械轰鸣声从东南方向传来。由赛博神教从江南、岭南教区抽调的“圣堂增援团”,终于抵达青霖。
这支队伍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半张脸覆盖着精密金属面甲的神甫,自称“铁腕”维克多。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电子合成音质感,冰冷而高效。跟随他而来的,不仅有百余名装备着先进外骨骼和灵能武器的护教军,更有三台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圣约巨像”。
这些巨像高约两人,主体为暗沉的合金骨架,关键部位覆盖着刻满符文的厚重装甲。它们的核心是经过严酷改造的狂信徒超凡者,保留了部分人类意识,但大部分躯体已被强大的机械结构取代。行走时发出沉重的金属摩擦声,灵能引擎低吼,散发着信仰、血肉与钢铁融合而成的压迫感。它们被分别命名为“虔心”、“裂魂”和“镇厄”,静静地矗立在城外临时划出的神教营地里,如同三尊沉默的守护神(或者说,潜在的毁灭者)。
墨菲特大祭司出面迎接,与维克多进行了简短的、充满宗教术语的交流。随后,赛博神教方面向市政厅提交了一份“协助防御计划”,内容详尽,甚至标明了三台“圣约巨像”的预设阵地和火力覆盖范围。计划无可挑剔,效率高得令人咋舌,但其中透露出的、对青霖市防务了如指掌的程度,也让吴选青和夏侯岳心中警铃大作。
“他们对我们城墙的薄弱点了如指掌,甚至比我们自己的地图还要精确。”夏侯岳在内部会议上指着那份计划,语气凝重,“这绝不是短期侦查能得到的。要么他们早有准备,要么……我们有他们的人。”
楚歌远远地观察着那三台巨像,他的“不朽神躯”能隐约感受到巨像核心处传来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灵能波动——那是人类的气息,却被冰冷的机械和狂热的信仰层层包裹、扭曲。苏软软则更关注技术细节,她发现这些巨像的能源接口和通讯协议与青霖市的系统并不兼容,反而与那两台“陆战三型”有某种隐秘的相似性。这让她对柳如烟和“智械未来”的警惕又加深了一层。
合作已然开始,但猜忌的种子也已埋下。赛博神教的援军是强大的助力,也是一把可能伤及自身的双刃剑。
龙渊城方面,首辅文渊的妥协态度,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尽管正式的采购命令尚未下达,但“朝廷倾向于采购‘陆战三型’”的风声已经传开。
这一风向的转变,立刻改变了各方对青霖市的态度。原本对吴选青求援信爱答不理的周边行省和势力,突然变得“热情”起来。东海行省总督赵天霸派出的、原本磨磨蹭蹭的补给车队,突然加快了速度,甚至还“慷慨”地追加了一批“非战略性”的建材和药品。东海市长林美风更是亲自发来加密通讯,表示将“不惜代价”动员民间商会力量,为青霖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这些“善意”的背后,逻辑清晰无比:一旦朝廷大规模采购“陆战三型”,那么作为该型号机甲“首战告捷”之地,青霖市的战略地位将急剧提升,其守城经验和技术反馈变得极具价值。此时投资青霖,就是投资未来与朝廷核心圈层的关系。
吴选青冷静地应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他深知这些都是基于利益的计算,但眼下青霖急需一切外部资源。他谨慎地接受援助,同时反复强调青霖的独立性和底线,避免被过度绑定。周震则忙于与各方使者周旋,在物资交接、人员往来等细节上寸步不让,确保青霖的利益不受损害。
与此同时,反AI协会的李明远也加紧了在青霖的活动。他四处游说,试图说服守军将领和民间团体,过度依赖外部高科技武器是饮鸩止渴,呼吁重视本土超凡者的力量和传统灵能技术。他的言论在部分对赛博神教抱有疑虑的士兵和市民中引起了一定共鸣。
青霖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各方势力博弈的微型舞台。
短暂的休整期,对守军而言是宝贵的恢复时间。士兵们轮换休整,处理伤口,保养武器,加固工事。城墙上下,虽然依旧忙碌,但节奏已不像战时那般令人窒息。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感弥漫在空气中,但也夹杂着更加坚定的决心。
楚歌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熟悉着“破晓”狼牙棒的特性,并与苏软软一起,研究那块从噬魂妖体内得到的暗红色晶体的用途。他们发现,这种晶体蕴含的能量极其稳定且纯净,可以作为高品质的灵能放大器。苏软软尝试将其嵌入“暴风”机甲的能量回路中,初步测试显示,机甲的灵能输出效率和稳定性都有了显着提升。这个发现,或许能为青霖市自主技术路线带来新的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