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此次连华山高手都已出动,他们个个武艺高强,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
寒光闪烁间,尽显高手风范,试问,哪个敌人敢轻易反抗?
杀!
面对那些仍负隅顽抗、不识天数的敌人,我军毫不留情。
这些人,一来数量稀少,在我大军压境之下,不过是沧海一粟;二来实力微弱,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我军抗衡。解决他们,轻而易举,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
马蹄声碎,喊杀声震破金陵的暮霭,部队如汹涌潮水般攻入南京城。
看着这座繁华却又在风雨中飘摇的古都,我深知局势的紧迫,当机立断,大手一挥,下令兵分三路。
“一路直取皇城!记住,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先把福王控制起来!他是这弘光小朝廷的招牌,控制住他,就能稳住大半局面!”
我目光如炬,对着第一队精锐大声下令。
他们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向着那象征着权力中心的皇城奔去。
“第二路,目标是国库和兵杖局!那些物资是军队的命脉,是维持这天下安稳的根基,务必牢牢控制!”
第二队士兵齐声应和,朝着储存着巨额财富与兵器甲胄的重地飞驰而去。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便是弘光小朝廷的主心骨——马士英的府邸。
此人老谋深算,在朝中党羽众多,若不将他控制住,后患无穷。
此刻,夜幕已经悄然降临,马府被我的士兵里三层外三层紧紧包围。
高大的朱漆大门紧闭,可门内的惶恐与不安却仿佛能透过门缝溢出来。
马家众人在府内如惊弓之鸟,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我大步走到马府门前,心中的豪迈与急切让我来不及多做思量,猛地抬起手臂,积聚全身力气,一巴掌重重地拍在大门之上。
“轰”的一声巨响,那看似坚固的大门竟被我这一掌拍得摇摇欲坠,最终“砰”地一声轰然倒地。
我大踏步往里走,身旁士兵们手持利刃,寒光闪烁。
马府的亲兵们早已被这气势吓得脸色惨白,他们很清楚眼下的局势,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给我带路,直抵马士英所在之处!”
我一把揪住一个吓得瘫倒在地的家仆,厉声喝道。
那仆人哆哆嗦嗦地站起身,连滚带爬地在前面引路,带着我们穿过曲折的回廊、幽深的庭院,一步步逼近马士英的居所。
天色阴沉,铅云低垂,如一块沉甸甸的幕布,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压抑之中。
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马士英那张满是惊惶与困惑的面庞。
他木雕泥塑般地端坐在正堂的主位上,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眼神空洞而又茫然。
就在不久之前,崇祯帝自缢煤山的噩耗传来,那一刻,山河变色,天下震动。
在这风云激荡、乾坤颠倒的乱世之中,马士英敏锐地嗅到了机会的气息。
他奔走四方,联络四镇总兵,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一番纵横捭阖,成功将福王推上皇位,建立了弘光朝廷。
江天险,划江而治,为大明保留一丝复兴的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心中满是匡扶社稷、中兴大明的宏伟抱负。
他曾在心底暗暗发誓,即便不能挥师北伐,收复中原,也要凭借长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他日夜担忧、枕戈待旦防备着的满清铁骑,尚未踏入南方半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故却如汹涌的潮水般接踵而至。
先是冒出了一个自称太子的人,搅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这本就让他焦头烂额,可还没等他想出妥善的应对之策,更惊人的消息传来——长平公主现身,而且还得到了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华山派全力支持,竟拉起了一支气势汹汹的大军,直逼南京城而来。
这长平公主所率的军队,战力之强,远超想象。
花马刘和刘泽清两位总兵,麾下兵马十余万之众,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然而,在与长平公主的军队正面交锋时,竟然一败涂地。
那场野战,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连突围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二刘战死沙场,曾经作为弘光朝廷重要支柱的四镇,一下子折损了一半。
而南京城,这座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都城,也在敌军的突然袭击下宣告失守。
马士英望着空荡荡的大堂,耳边似乎还幻想起城外的喊杀声和百姓的哭号声。
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座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莫非,真的是天意如此,要我灭亡?”
他在心底悲怆地呐喊着,一股强烈的不甘如熊熊烈火般在胸腔中燃烧。
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不甘心自己的宏图大业还未展开就已化作泡影,不甘心大明的江山就这样在自己手中摇摇欲坠。
晨光熹微,在一个神色惶恐的下仆引领下,我踏入正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