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非虚。玄门诸多高手确实深陷其中。
混沌虚空浩渺无垠,纵然是鸿钧、杨眉这等合道境的圣者,乃至混元大能,也无法窥尽其边界。正如凡俗之人总以为所居世界无穷无尽,终究受限于修为眼界。
而漂浮在混沌中的小世界,更是难以计数。
要将所有此类界域一一梳理,尽数纳入六道轮回体系,实为一项浩瀚如星海的伟业。
哪怕玄门弟子皆可分身亿万,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并非仅仅夺下世界本源、设立轮回便可收工。
若是如此,进程必快上许多。
但他们身为玄门栋梁,深知教化之重。传道于虚无之间,功德无量。
点化一方尘世,即是积攒无上善果。
既是圣人门下,又岂会轻易舍弃这样的机缘?
况且,平心圣人早已明令:六道治下之地,不容野蛮滋生。
攻占一个世界并不难,抽取本源不难,设轮回亦不难,真正艰难的是治理与教化!
每位玄门高手一旦踏入某个小界,便会被其纷繁因果牵绊。
原本势如破竹的推进,骤然迟滞。
再加上洪荒与地仙界不断向混沌投射影响力,使得诸位大能遭遇的世界千奇百怪,有时竟令人啼笑皆非。
譬如孙悟空的化身,接连撞见多个存在“自己影子”的世界——《大话西游》《大圣归来》《西游降魔》《功夫之王》……
以他亚圣之能,也气得七窍生烟!
谁准你们这般糟蹋俺老孙名声?!
他自不会客气。
一个个全打了粉碎!
那些冒充对手的角色,更被砸得形神俱灭。
混世四猴,从来不懂什么叫手下留情。
随着道行日深,石矶座下四猴已悉知自身来历。
四猴虽逍遥自在,却实为劫难前兆。
四猴不得齐聚,一旦同现,便是天地倾覆之时。
石矶命中注定收四猴为徒,但第四只至今下落不明。
唯有一条天机隐现:当四猴归一,便是石矶渡劫之日。
孙悟空并不在意眼前的纷扰。洪荒天地自有其运行法则,天道无形中主宰一切。众猴得以汇聚,并非偶然,而是天道运转出现了新的契机。若无这般大势推动,那位尚未降生的小师弟,恐怕连现身的机会都没有。
佛门中有三尊并立:过去燃灯古佛,现今教主如来,未来许诺之弥勒。可“未来”二字,终究缥缈难测。
在孙悟空眼中,弥勒能否真正登临世尊之位,实难预料。横三世、竖三世诸佛虽共撑佛法根基,但当下之主位从不轻移。即便如来已达圣境,亦不会轻易退隐。佛统的延续,并非时间到了便自然交接。
因此,弥勒成尊之路,遥不可期。同理,自己那未出世的小师弟,也需等待极其久远的机缘成熟。想到此处,孙悟空不禁皱眉。
他出手时总是兴致勃勃,金箍棒挥舞间雷霆万钧。毕竟猴子本性顽烈,好斗喜动,打打杀杀最合心意。
可若要他安安静静讲经说法、引导众生,却是大为棘手。哪怕分出一具化身,也难以长久维持那份庄严。
然而,身为亚圣境界的存在,他终究还是有能力担起教化之责。尤其身怀《上清玉宸金章》这等至高典籍,他比谁都明白——小千世界的教化成果,将直接转化为无上功德,成为自己突破瓶颈的关键助力。
这条路,已无选择。孙悟空只能沉下心来,暂作传道之人。
但他并未察觉,体内的气机正悄然变化,一丝丝厚重的功德之力,已开始重塑他的根本。
像他这样的弟子,并非孤例。玄门之下,众多门徒皆在积累气运与功果。而这些细微的增长,第一时间便被玄门诸圣所感知。
圣人们以大道为宗,传法于世,泽润万物,所求正是那绵延不绝的功德。说到底,道统之争,即是功德之争。
纵然贵为圣人,修行之路亦无止境。天道圣人之上,尚有天道级,再往上则是合道之境,而后是半步超脱、全然超脱,直至触及大道本源。
更高的层次,早已沦为传说,无人得见真貌。洪荒之中,公认最强者莫过于鸿钧与杨眉,皆已达合道之巅。可即便是他们,仍未踏足“道”的终极彼岸。
故而,探索永无尽头,感悟天道不可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