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圣人不灭、万法难侵,不过是表象。
凡俗间的恩怨牵连,在圣人看来不过浮尘一粒,随手拂去便是。
可一旦涉及天道层级、合道之境的因果,则避之唯恐不及。
鸿钧虽为圣人之首,却也逃不开早年魔道之争留下的业力纠缠。正因如此,他才被迫推动接引与准提证道,默许西方兴盛,以此偿还宿债。
想到此处,杨眉对通天的钦佩更深了一层。
而通天本人毫不在意这些情绪。
对他而言,真正压在心头的因果,正是那个妄图以混沌魔神之躯重塑圣体的鸿钧。
他不需要杨眉感恩戴德,只须在关键时刻,对方现身牵制鸿钧片刻,便已足够。
依杨眉的实力,做到这点或许还能超出预期。
既然如此,又何须索要什么因果回报?
三位大能心中都怀着同样的期待:愿鸿钧早日完成那具躯体的炼化,唯有如此,他们才能顺势而动,启动后续布局。
临别之际,通天留下一句嘱托:“大仙,请照拂这些后辈一二。”
“道友安心。”杨眉拍着胸口应道,“老夫必不负所托。”
通天点头微笑,与平心相望一眼,随即收回化身,身影消散于洪荒天地之间。
杨眉伫立原地,目光落在自己身躯之上盘坐修行的一众玄门弟子身上,久久未语。
良久,他轻叹一声:“你们的师尊,真是个难得的人物啊。”
比起高居三十三天的鸿钧,真正具备师者风范的,其实是通天。
这一点,杨眉已然看透。
此人不仅自身道行深不可测,教徒育人更是独具章法。
其门下弟子,无论亲传还是再传,皆显证道之资。
即便是碧游宫三代门人,气运根骨也不输他人主流嫡传。
反观阐教与娲皇宫门下,尽管亦有英才,但整体气象差距明显,高低立判。
杨眉微微一笑,低声呢喃:“若这些孩子是我门中子弟该多好……”
念头刚起,他又笑着摇了摇头,将幻想甩出脑海。
身形微晃,下一瞬已回归大杨柳树本体之中。
既然答应了通天道友,他就一定会倾尽全力履行承诺。
·
东海金鳌岛,碧游宫深处。
通天转头问平心:“道友,你的轮回道果,可还有残余未化?”
平心苦笑摇头:“轮回道果早已融尽,可惜我的道行止步于天道七重天。”
“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在混沌虚空的每一处小世界都布下六道轮回。”
“每一个世界,都得纳入我的掌心之中!”
“可惜啊,现在的力量还差得太远……”
轮回之道重在践行。每开辟一处轮回,每掌控一方天地,对道的领悟便深上一分。
可混沌无边,虚空中藏匿着无数微尘般的小世界,想尽数统御,近乎妄想。
除非自身道行再度飞跃。
但平心却察觉到了异样——她的道行增长,竟已快到令人心惊的地步。
不是慢,而是太快了。
即便轮回之途本就依赖实践积累,她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为“进步过速”而忧心忡忡。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
只需横向一比,便知何为惊人。她在洪荒诸圣中证道较晚,早前以身化轮回时,若不出六道,便是圣人;可一旦踏出轮回,其实仅有准圣修为。
那不叫真正成道。
她能今日立足圣境,全赖通天所赠的一缕鸿蒙紫气。
而在她之前得道者,除去通天道兄,太上道兄位居巅峰,不过修至天道十二重天。元始、阿弥陀佛、准提、女娲四人相差无几。
按理说,阿弥陀佛与准提因功德大损,本应落后于元始和女娲。可鸿钧偏袒佛教二圣,赐下海量功德,使得四人齐头并进。
虽仍不及太上,却已形成四足之势。
而她平心呢?
如今竟已达天道圣人第七重天!
这才多久?
若传出去,谁能相信?就连她自己也时常心绪难安。若非通天道兄赐下鸿蒙紫气,又有混沌轮回道果为基,她如何能破劫证道,登临此境?
她足以骄傲。
可就在她以为已有成就之时,通天却轻轻摇头:“还不够。”
“……”
平心一时语塞。这样的进度,还不足么?
这般速度,放眼洪荒,从鸿钧到诸位天道圣人,谁敢说自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