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笔巨额财富,一方面刺激了轴心国国家进一步扩大战争的胃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轴心国各国发展战争的能力。

在清算完在巴尔干半岛收入之后,轴心国各国看着堆满国库的现金,赶忙又向华夏政府疯狂订购了大批粮食和军火,而德国则是迅速开始恢复军事工业。

因为,他们发现抢劫比生产更容易获得财富,而且他们看到北约各国的虚弱,此时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成为轴心国国家集体的呼声。

为了保住他们因为抢掠获得的财富和进一步抢掠,他们必须获得更多的武器弹药,并积极部署新的大规模战争。

而此时,由于轴心国在巴尔干半岛的进攻进展太过于神速,北约国家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特别是法国前线计划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并未开工建设。

甚至法国对预备役部队的动员的效果很不乐观。

英国的动员效率会比法国高一点,但是效果也同样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加上北约各国普遍认为,德国在完全恢复军事工业之前,不会贸然向北约各国宣战,所以北约各国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来为开战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德国潜伏在英国、法国的间谍,也发现了两国这一情况,所以对英法两国的情况,德国元首希儿是了如指掌,他决定利用北约各国的误判提前发动战争。

至于自己的军事工业还没有恢复,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钱给够,华夏那边有大把的便宜武器可以买。

在巴尔干半岛大的战斗基本上结束之后,德国一方面并没有解除全国总动员,反而借着与北约国家局势比较紧张,抓紧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并加速编练新征召的军队。

另一方面德国紧急从华夏政府秘密采购2000架战斗机和轰炸,以及1000辆坦克。

接到德国的订单,华夏驻德国大使一再表示,只要能够支付金银,华夏那边有库存现货,通过与德国联网的铁路运输,半个月就能全部完成交易。

收到华夏政府回复的德国国防部部长对华夏有如此库存深感震惊,对于能够如此之快就完成交易,也感到不解,于是私下请教希儿道:“元首先生,难道他们很早就准备好这笔订单的库存了吗?”

希儿点了点头道:“估计前几年的时候,便开始准备了,以现在华夏的工业实力,如果能够动用全部产能,恐怕这些装备都不需要一个月就能生产出来!不过,我们上次和这次购买的装备应该是他们这几年淘汰下来的装备为主!”

其实,希儿心里明白,这华夏国政府这些装备就是为自己准备的!现在在华夏绝对实力面前,自己这德意志帝国又算得了什么,现在自己要么能够武力整合欧美抗衡华夏,要么就希望自己这把利刃能够为华夏做的事情,以换得日耳曼人的自由。

这次军火交易,果然如华夏政府所说的那般,当来自德意志的金银运到华夏国波北市时,当天大批华夏的装备便从波北市发货。

此时,缺乏高空侦察手段以及间谍情报网未能渗透到华夏波北市的北约情报网还是一无所获,对华夏与德国这笔巨额军备贸易丝毫没有察觉异样。

为了能够麻痹北约各国,希儿欣然同意了与北约各国在德国城市慕尼黑进行和平谈判,但是私底下命令国防部紧急制定闪击法国的计划。

在双方都有意缓和矛盾的情况下,慕尼黑会议终于登场了。

1924年4月2日,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与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在德国慕尼黑召开欧洲安全会议,协调欧洲各国的主要立场。

因为,此会谈涵盖了华夏政府的势力范围,这次会议北约和轴心国双方都邀请了华夏政府出席。

华夏政府只派了一个外交部欧洲司司长赴会,显然态度很明显,表明华夏政府对此次欧洲安全会议兴趣不大。

而各怀鬼胎的北约和轴心国双方也都心照不宣地对华夏出席人员没有任何异议。

这场会议上,为了给彼此拖延时间,双方都进行了漫天要价。北约提出要让轴心国各国从巴尔干半岛退出来,而轴心国提出一方面要轴心国占领巴尔干半岛合法化,并要求北约国家和他们的殖民地降低对轴心国各国的关税。

这些要价双方根本就不可能彼此接受,所以整个会议议程期间,每天都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而参会的华夏欧洲司司长则是坐在那边一言不发,甚至有时候还偷偷翻看从国内带过去的武侠小说。

在慕尼黑会议之外,德军和意大利军队都迅速将从华夏购入的武器迅速装备部队,并开始向两国与法国的边界秘密集结。

由于在与华夏政府军事代表团交流之时,曾有华夏国高级将领指出,意大利军队的特点,让希特勒记忆犹新。

希儿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听劝,所以他早早就华夏军事代表团的话记在心里。

因为,自从金州军建立之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军队在内外战争再无任何败绩,而且华夏政府军事代表团分析的很详细,也很到位。

所以,德国在慕尼黑会议开始之后,便开始用铁路从奥地利地区、和匈牙利运送了德国70万全副武装德国部队,其中不乏坦克装甲部队和空军部队。

因为,此时距离第一次欧战结束才6年多的时间,所以德国陆军主力和骨干基本上是欧战期间的老兵,几乎不用再进行任何高强度的训练。

至于空军飞行员和坦克兵,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德国通过民用航空和往东梵国派遣军事顾问的名义,先后培养了六千余名飞行员和上万名坦克手。

东梵国现役的装备都是华夏提供的,所以现在德国一收到华夏的装备,这些预备役人员马上就能上战场参战,简直是无缝衔接。

在德国和意大利动员部队的同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三国也在不断拼凑军队,作为预备队集结在巴尔干半岛,随时前往意大利支援德、意两国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