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朝堂上,檀香缭绕,气氛却格外凝重。龙椅上的皇帝眉头紧锁,目光扫过阶下的大臣们,沉声道:“近日各地奏报,水旱灾害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国库也因此空虚。朕有意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根治水患,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响起一片议论声。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兴修水利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臣自然支持。只是兴修水利耗资巨大,如今国库空虚,恐怕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支。”
兵部尚书也附和道:“陛下,不仅如此,兴修水利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地百姓刚刚经历灾害,元气未复,恐怕也难以承担徭役。”
几位反对的大臣纷纷点头,认为兴修水利时机未到。
支持的大臣则反驳道:“陛下,正是因为水旱灾害频发,我们才更要兴修水利。虽然现在耗资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只要水利设施修建好了,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库也能逐渐充盈起来。”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苏安然站在大臣们中间,眉头微蹙。她在编撰惠民手册时,曾对各地的水利情况做过详细的调查,深知水旱灾害对百姓的危害。很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陈旧失修,一旦遇到暴雨就会引发山洪,遇到干旱就会颗粒无收。
她想起了在河南考察时看到的景象:很多村庄因为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庄稼连年歉收,百姓们生活困苦。如果能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不仅能解决水旱灾害问题,还能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想到这里,苏安然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皇帝看向苏安然,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苏爱卿,你有什么看法,尽管说。”
苏安然说道:“陛下,臣认为兴修水利乃是当务之急。虽然现在国库空虚,人力物力不足,但我们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先在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修建水利设施,再逐步向全国推广。这样既能减轻国库的压力,又能尽快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
她顿了顿,又说道:“臣在编撰惠民手册时,曾对各地的水利情况做过详细的调查,对哪些地方需要修建水渠,哪些地方需要修建堤坝,都有一定的了解。臣愿意主动请缨,前往地方考察水利情况,制定详细的兴修方案,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苏安然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响起一片哗然。
“苏大人是个女子,怎么能去地方考察水利?”
“是啊,考察水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个女子根本难以承受。”
“而且兴修水利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苏大人虽然编撰了惠民手册,但未必懂得水利工程。”
几位保守的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苏安然一个女子,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考察任务。
顾清川站在一旁,脸色阴沉。他知道考察水利是一件非常危险和辛苦的事情,他不想让苏安然去冒险。但他也知道苏安然的性格,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绝不会轻易放弃。
他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认为苏爱卿虽然是女子,但她聪慧过人,做事认真负责,而且对各地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臣愿意陪同苏爱卿一起前往地方考察,确保她的安全,也能协助她制定兴修方案。”
皇帝看向顾清川,又看向苏安然,眼中露出一丝欣慰:“顾爱卿和苏爱卿夫妻同心,真是难得。不过,顾爱卿身为吏部侍郎,公务繁忙,不宜离开京城太久。苏爱卿,你一个人前往地方,朕有些放心不下。”
苏安然说道:“陛下放心,臣虽然是女子,但也能吃苦。而且臣身边有衙役和秀才陪同,他们都会保护臣的安全。臣一定会尽快完成考察任务,制定出合理的兴修方案,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认为苏大人勇气可嘉,但兴修水利事关重大,不能掉以轻心。不如让苏大人先在京城附近的地区做一个试点,积累一些经验,再逐步向全国推广。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皇帝点了点头:“礼部尚书说得有道理。苏爱卿,你就先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县考察一下,制定一个试点方案。如果试点成功,我们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苏安然拱手道:“臣遵旨!”
退朝后,顾清川立刻追上苏安然,拉住她的手,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安然,你真的要去考察水利吗?考察水利非常辛苦,而且很危险,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去。”
苏安然笑了笑,说道:“清川,我知道你担心我。但兴修水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不能因为辛苦和危险就退缩。再说,我身边有衙役和秀才陪同,不会有事的。”
顾清川皱了皱眉:“可是……”
“别可是了。”苏安然打断他,说道,“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劝我了。你在京城好好处理公务,照顾好孩子们,等我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