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49章 夜漏谋深 砥柱分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名单既定,目标已明,书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同仇敌忾、慷慨激昂,转向了具体战术推演的紧张与精密。炭火盆里偶尔爆起一声轻微的“噼啪”,像是在为这场“战前部署”打着节拍,烛焰也随之摇曳,将众人时而凝重、时而激烈的神情投在墙壁上,如同上演着一出无声的皮影戏。

“好,首恶便定为此五人:崔呈秀、周应秋、徐大化、倪文焕、李夔龙。”韩爌用指尖蘸了杯中已凉的茶水,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逐一写下这几个名字,水迹淋漓,很快晕开、模糊,仿佛预示着这些人命运的末路。“此五獠,或位居部堂,或执掌科道,是魏阉赖以操控朝局的核心党羽,扳倒他们,阉党便如大厦折其栋梁,倾覆在即。”

钱谦益捋着长须,眼中闪烁着文人的狡黠与深沉的斗志:“奏疏的写法,至关重要。既要雷霆万钧,让陛下与满朝文武闻之悚然动容,又要引经据典,不失我辈士大夫之风骨。这开篇第一炮,关乎士气,关乎舆论导向,由谁来打响,须得斟酌。”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缪昌期。在座诸人,若论文章之犀利,奏疏之激切,当推缪昌期为首。他当年弹劾魏忠贤的奏章,虽未能成功,但其文采锋芒,至今仍为士林传诵。

缪昌期当仁不让,慨然应诺,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钱公不必再看,这弹劾崔呈秀的头本,缪某义不容辞!我胸中块垒,积郁多年,早已在心中将此獠之罪状草拟了千百遍!定要将他认贼作父、窃据兵权、结党营私、祸乱辽事的罪行,桩桩件件,骂他个体无完肤!让他遗臭万年!”他说得激切,右手在空中虚劈,仿佛那崔呈秀就站在眼前。

黄尊素轻轻摇头,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昌期兄,痛快固然重要,但更要‘精准’。骂,要骂到点子上,骂到陛下的心坎里。例如,弹劾崔呈秀,重点不在于他拜魏忠贤为父这等道德瑕疵——此事虽令人不齿,但未必能一击致命。关键在于,要指出他‘以阉竖私人而窃据兵部,结党营私,排挤善类,致使边备废弛,辽东丧师失地,国势日危’,此乃动摇国本、危及社稷之罪!陛下初登大宝,励精图治,最关心的莫过于江山稳固,虏骑莫入。以此切入,方能直击要害,令陛下心生警惕,乃至震怒。”

缪昌期闻言,肃然起敬,拱手道:“尊素兄一语中的,如醍醐灌顶!是缪某过于着重意气,忘了谋国之道,当以社稷为重。”他顿了顿,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此外,我还掌握一桩秘闻,崔呈秀曾挪用蓟镇军饷数万两,为其在老家河间府营造生祠,极尽奢华。此事若能在明日朝会上抛出,便是贪墨军资、阿附阉党之铁证!陛下对各地为魏阉建生祠之事,早已深恶痛绝!”

“妙极!”周宗建击节赞道,“生祠之事,正是魏阉僭越、党羽谄媚的铁证!陛下对此定然痛恨入骨。此事交给我,我在兵科尚有几位心存正义的门生故旧,今夜就是敲破兵部职方司和武库司的大门,也要设法拿到相关文书或人证!”

李应升年轻,精力旺盛,主动请缨:“弹劾周应秋这‘官儿总卖’的奏疏,由晚辈来执笔如何?我定将他如何将吏部官缺按地域肥瘠、品级高低标价售卖,弄得吏治浑浊、贤路闭塞的丑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他无所遁形!”他语气激昂,仿佛已经看到了周应秋在朝堂上被问得哑口无言、汗出如浆的模样。

黄尊素再次扮演了“冷静器”的角色,提醒道:“应升,写周应秋,不能只写他卖官鬻爵,更要点出他‘紊乱朝廷铨法,闭塞陛下圣听’,使得贤才裹足,小人竞进,长此以往,官员只知钻营,不知忠君爱国,国将不国。这才是陛下真正忌惮之处,亦是动摇统治根基之大患。”他转向众人,继续部署,“至于徐大化贪腐工程款,我认识一位原工部营缮清吏司的员外郎,姓赵,因不肯同流合污而被徐大化寻衅排挤,被迫去职。他手中或许握有徐大化在修建皇极殿时,虚报工料、以次充好的部分账目副本,我即刻派人持我名帖,连夜去他家中取来。”

分工逐渐明确,一张针对阉党核心的立体打击网络悄然织就。

缪昌期主攻崔呈秀,周宗建负责搜集其在兵部的相关罪证;李应升瞄准周应秋,并协助钱谦益润色所有奏疏的文字,确保其文采斐然与杀伤力并存;黄尊素则统筹徐大化、倪文焕、李夔龙等人的罪证搜集,利用其智谋与人脉,查漏补缺;韩爌德高望重,坐镇中枢,统筹全局,并利用其剩余的政治影响力,确保明日朝会上,能有更多中立或同情东林的官员,在关键时刻出声附和,形成舆论浪潮。

“只是……”李应升忽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眉头紧锁,“韩公,诸位前辈,我们在此密谋,动静虽力求隐秘,但难保不被阉党遍布京城的耳目察觉。若他们有所防备,明日朝会抢先发难,反咬一口,或是暗中破坏,销毁证据,甚至……狗急跳墙,该如何是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