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108章 格物招贤 火器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山科学院的夯土声日夜不绝,蜂窝煤的试制成功,如同一颗火星点燃了朱由检心中 “科技兴国” 的燎原之志。他深知,仅凭徐光启一人之力,难以撑起横跨农工、军备、民生的宏伟蓝图 —— 他需要更多被科举体制埋没的实学人才,需要能将 “奇技淫巧” 转化为强国利器的巨匠。这一日,徐光启辗转寻访数月的关键人物,终于踏入了京城西山的这片热土。

来人年近四十,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读书人的儒雅,眼神却不似寻常士子那般执着于章句,反而透着对器物机理的专注与好奇。他便是宋应星 —— 此时尚未着成《天工开物》,仍是一名屡试不第、在科举路上挣扎了二十余年的秀才。

西山科学院一间刚布置好的值房内,朱由检身着常服,无半分帝王仪仗,见宋应星进来,主动起身相迎,笑容平和:“宋先生一路辛苦,能应徐先生之邀而来,朕心甚慰。”

宋应星连忙躬身跪拜,动作略显拘谨,声音带着几分不安与疑惑:“草民宋应星,叩见陛下!陛下乃九五之尊,草民一介寒士,何德何能得陛下亲召?惶恐不已!”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钻研那些被斥为 “奇技淫巧” 的农工之学,竟能惊动天子,而且召见之地并非金銮殿,而是这遍布工坊与器械的 “科学院”。

“先生不必多礼,坐。” 朱由检抬手示意他落座,开门见山,“朕听闻先生虽埋首举业,却对农工技艺、物理格致之学情有独钟,尤爱沈存中《梦溪笔谈》,常于田间作坊考察记录,可有此事?”

提及《梦溪笔谈》,宋应星眼中瞬间亮起光芒,拘谨消散大半,语气难掩兴奋:“陛下明鉴!草民自幼便觉八股制义空疏乏味,反倒是《梦溪笔谈》中天文历法、器物机理、活板印刷之术,奥妙无穷!每每考察农耕、纺织、烧瓷之法,记录其中诀窍,只觉天地间学问,远非圣贤书章可比!”

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失言,脸色微变,声音低了下去:“只是…… 只是此等‘杂学’,为正统士子所不齿,草民多年来饱受非议,甚至被族人斥为‘不务正业’。”

朱由检闻言,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共鸣:“先生所言,深得朕心!八股取士,选拔的是治国理政之才,然百姓衣食住行、国家军备强弱,哪一样离得开工匠之巧、格物之实?沈存中若生于今世,困于八股,不得施展其才,岂非我大明之巨大损失?”

这番话,如同一道暖流,撞开了宋应星积压多年的郁结。他多年来坚守实学,却被视为 “离经叛道”,连家人都劝他 “迷途知返”,如今竟得天子亲口肯定,激动得眼眶泛红,嘴唇微微颤抖。

朱由检趁热打铁,指向窗外热火朝天的工地 —— 远处农学馆的暖棚隐约可见,格物坊的铁锤声清晰可闻,语气诚挚而坚定:“宋先生,这西山科学院,便是朕为天下实学人才打造的净土!此处不考八股,不论出身,只问才学,只看实干!朕欲请先生留下,摒弃那虚耗光阴的科考,在此专研学问:将你胸中所知的农工技艺、天地至理,着书立说,传于后世;更将这些学问用于当下,改良农具、优化工艺,造福黎民!”

“摒弃科考?” 宋应星浑身一震,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挣扎。科举是天下读书人的唯一正途,是光宗耀祖的根本,放弃它,便意味着自绝于仕林,辜负家人二十年的期许。他想起妻子临行前的叮嘱:“若此次再不中,便归家耕田,莫再痴迷那些无用之学”,心中一阵刺痛。

朱由检看穿了他的顾虑,缓缓抛出足以动摇他心神的条件:“先生放心,既入科学院,朕岂会让你无名无分?朕特旨授你‘格物博士’之职,秩比五品,俸禄等同于州府同知!你可统领‘百工馆’,专司记录、整理、改良天下农工技艺,探索物理之奥秘!”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宋应星:“先生之才,当用于经世济民之实,而非埋没于寻章摘句之虚文!他日你着述有成,让亿万百姓免于饥寒,让大明军备震慑四方,这份功绩,岂不远胜于一纸进士功名?青史留名,不在科举,而在实绩!”

“格物博士…… 秩比五品……” 宋应星喃喃自语,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皇帝的承诺,不仅给了他体面的地位,更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 —— 一个能让他毕生热爱的实学大放异彩的舞台。他想起多年来在江西、福建考察时记录的满满三箱农工笔记,想起那些被斥为 “无用” 的技艺心得,此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褶皱的儒衫,对着朱由检深深一揖,声音坚定如铁:“陛下不以草民愚陋,破格信重,更点醒草民平生志向!宋应星愿弃举业,入科学院,穷究格物之理,记录百工之巧,以实学报国,不负陛下,不负苍生!”

“好!太好了!” 朱由检大喜,亲自扶起他,拍着他的肩膀,“得宋先生相助,科学院如虎添翼!大明实学,自此有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