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120章 善后安营 布新收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营大校场的晨光里,临时搭建的木台如同擎天柱般矗立,身后堆叠的樟木银箱敞开着,白花花的银锭在阳光下反射出灼目的光,刺得台下黑压压的兵卒们呼吸都放轻了。方正化率领的腾骧四卫甲士持戟环立,面无表情如钢铁雕像;便装锦衣卫混在队伍边缘,笔尖在簿册上无声滑动,空气中只剩风声卷着旌旗猎猎,还有数万颗心脏怦怦跳动的闷响。

“奉陛下圣谕!” 李邦华肃立台上,声如洪钟划破沉寂,“清查积弊,旨在强军!历年所欠尔等饷银,今日足额补发 —— 按名册顺序,上前领饷!”

吏员展开厚如砖块的名册,唱名声此起彼伏:“五军营左哨,赵铁柱!欠饷三年零七月,应发银六十二两!”

头发花白的赵铁柱踉跄上前,粗糙皲裂的双手接过银锭,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窜进心里。他想起三年前母亲病重,正是欠饷无钱抓药,眼睁睁看着老人咽气;想起妻子带着幼子靠缝补度日,去年冬天差点冻毙街头。老兵将银锭紧紧按在胸口,猛地转向皇城方向跪倒,额头砸进尘土:“陛下天恩!小老儿能给孙儿扯新衣裳了!”

“神机营右队,陈二狗!欠饷两年三月,应发银三十八两!”

年轻的陈二狗接过银子,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他家里只有年幼的妹妹,欠饷的日子全靠乡邻接济,如今终于能给妹妹买新衣、吃上饱饭了。他攥着银锭,跟着赵铁柱的声音嘶吼:“陛下万岁!”

这一声如同燎原之火,山呼海啸般的 “万岁” 声直冲云霄,无数士兵一边高呼一边落泪。这不仅是欠饷得偿的喜悦,更是被朝廷记挂、被皇帝认可的滚烫感动 —— 原本因整顿惶惶不安的人心,在沉甸甸的银钱面前,彻底安定下来,凝聚成一股炽热的忠诚。

发饷的喜悦尚未褪去,一道难题已摆在李邦华案前。

京营指挥部签押房内,几名把总面带难色:“大人,安家银发下去是仁政,可许多老兄弟接了银子更愁了!” 脸上带疤的把总语气沉重,“他们在营里待了半辈子,除了耍几下破枪烂棍,别无长处。离了营,这点银子坐吃山空,最后怕是要沦为乞丐,饿死沟渠啊!”

另一名把总补充:“这几日营里流言四起,老兄弟们怕的不是被清退,是清退之后没活路!”

李邦华默然。单纯发钱遣散,看似公允,实则是把这些为大明扛过枪的老兵推向绝境。他不敢耽搁,连夜入宫,将发饷的顺利与老弱安置的困境一并禀奏朱由检。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检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宫城外的街市轮廓沉吟。片刻后,他转过身,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彼等虽老弱,亦曾为国持戈效力多年!朕岂能鸟尽弓藏,令其晚年无着,寒天下将士之心?”

他走到御案前,手指在京城舆图上划过:“离营,朕便给他们一份能自食其力、老有所养的差事!即日设立‘环卫司’,暂隶五城兵马司,初期经费由内库专项拨付!”

“职责便是清扫京城主要街道、清运垃圾、疏浚沟渠!首批人员,就从这些尚有劳作能力的清退老弱中招募,给予稳定薪俸,让他们有依归!”

李邦华先是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 —— 此法一举数得:既安置了老弱、稳定了人心,又整治了京城卫生,更彰显了皇恩浩荡!“陛下圣明!臣即刻去办!”

政策颁布的消息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老弱兵卒心头的阴霾。

曾在营中待了二十年的老兵王老实,捧着安家银正愁眉不展,听闻消息后踉跄着冲向报名点:“俺…… 俺能报名吗?俺还能扫地、挖沟!” 当官吏点头确认,告诉他每月有固定薪俸、还发统一号服时,王老实浑浊的眼睛红了:“陛下没忘了俺们这些老骨头啊!”

不过数日,京城街道上便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着印着 “环卫” 二字的青色号服,虽年纪不小、动作不算矫健,神情却格外认真。王老实拿着崭新的扫帚,一点点清扫街面的垃圾,将污物装上板车。过往百姓起初好奇观望,弄清缘由后无不交口称赞:“皇上连老军户都安置得这么妥当,真是仁君!”“街面干净多了,看着就舒坦!”

听着路人的议论,王老实腰杆挺得更直了 —— 他们不再是军营的累赘,而是吃皇粮、为都城出力的工人。这份 “老有所养” 的温暖,比冰冷的安家银更让他们安心。

老弱妥善安置,京营彻底甩掉了历史包袱。李邦华雷厉风行,在营门外竖起高大招兵旗,八个醒目大字熠熠生辉:“天子亲军,足饷厚恤!”

招兵告示写得明明白白:优先招募北京及周边良家子,身家清白、体魄强健、无不良嗜好。得益于补发欠饷的诚信铺垫,以及皇帝安置老弱的仁德口碑,消息一出,应者云集。

招兵处前排起了长龙,尽是些十七八岁的精壮青年,个个眼神明亮,充满了对 “天子亲军” 的向往。“俺听说京营现在足额发饷,还不克扣!”“皇上连老卒都不亏待,跟着这样的陛下,心里踏实!” 审查、核验、登记有条不紊,一股蓬勃的朝气,注入这片刚经历刮骨疗毒的军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