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 > 第42章 锄头与步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带着寒意的雾气还眷恋着晋西北的山沟谷地,不肯散去。358团驻地的起床号便尖锐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但与往日不同,今天号声过后,响起的并非急促的集合哨和跑操的脚步声,而是一阵略显杂乱和沉闷的金属碰撞声。

各营、连的操场上,士兵们揉着惺忪的睡眼,看着堆放在场地中央的那些“新装备”——一堆堆刚从仓库角落里翻找出来,或者临时从附近村镇征集来的锄头、铁锹和镐头。这些农具大多锈迹斑斑,木柄粗糙,有些锄头的刃口都钝得能当锤子使。

“这……这是干啥?不打仗了?改行当长工了?”一个刚入伍半年的新兵,挠着脑袋,看着塞到自己手里那把几乎比他爷爷年纪还大的锄头,一脸茫然。

“少废话!团座的命令!垦荒!种地!”班长没好气地踹了他屁股一脚,自己手里也拎着一把豁了口的铁锹,脸色比锅底还黑,“都他妈精神点!别给咱一连丢人!”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驻地同时上演。困惑、不解、甚至是一丝被压抑的怨气,如同清晨的薄雾,弥漫在队伍里。当兵吃粮,扛枪打仗,这是天经地义。如今枪还在肩上背着,手里却多了一把沉甸甸、冷冰冰的农具,这让很多习惯了直线加方块、习惯了枪膛和刺刀的士兵们,心里头都别着一股劲儿,说不出的别扭。

楚云飞站在团部驻地旁最大的一片荒坡上。

这里地势相对平缓,但土地上遍布着碎石、顽固的草根,以及去岁枯黄的、在风中瑟瑟发抖的蒿草。寒气顺着裤腿往上钻,脚下的泥土还带着夜间的潮湿,踩上去软绵绵,黏糊糊的。

他同样穿着一身打补丁的旧军装,肩膀上没有象征军衔的星徽,腰间的武装带上,配枪和望远镜却依旧挂着。他手里握着的,是一把崭新的、刃口闪着寒光的军用工兵锹——这是团部能找到的、最像样的“农具”了。

方立功跟在他身后,看着眼前这片望不到边的荒地,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手里拿着花名册和简易地图,不断地对照着,安排着各营连的作业区域。他的担忧几乎写在了脸上:这要开到猴年马月?耽误了训练,鬼子打过来怎么办?

“都别愣着了!”楚云飞没有回头,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以连为单位,划分区域!给我干!”

他不再多说,双手握住工兵锹的木柄,左脚猛地踩在锹头的肩膀上,腰部发力,嘿然一声,将整个锹头狠狠刺入了坚硬冰冷的土地里。

这一下,像是吹响了无声的冲锋号。

尽管心里有再多嘀咕,当看到最高军事主官第一个挥起了“武器”,士兵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抡起手里五花八门的家伙事,对着脚下的荒地,开始了这场另类的“战斗”。

一时间,山坡上响起了各种声音:锄头啃进土里发出的沉闷“咚”声,铁锹铲起土石时刺耳的“沙沙”声,镐头砸在石头上迸出的火星和清脆撞击声,以及士兵们粗重的喘息和偶尔因为用力过猛而发出的闷哼。

楚云飞干得很专注。

他模仿着记忆里模糊的、关于农活的知识,一下,又一下。起初几锹还带着军人的刚猛利落,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活儿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土地的韧性超乎想象,草根盘根错节,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死死抓着土壤。一锹下去,往往只能掀起一小块带着草根的泥饼。碎石硌得锹头火星直冒,震得他虎口发麻。

汗水,很快就从他额角渗了出来,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刚刚翻开的、带着腥味的新土上,瞬间洇开一个小点。初春的寒风一吹,湿透的内衬紧贴着脊背,带来一阵冰凉的粘腻感。

他停下来,拄着铁锹,微微喘息着。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上千名士兵如同蚂蚁般散开,都在奋力与土地搏斗。这幅景象,奇特而壮观,却也让他的心微微沉了下去。

效率太低了。

很多士兵根本不会使力气,锄头抡起来看着吓人,落下去却轻飘飘的,只在土皮上划拉出一道白印。有的用铁锹像用刺刀,直上直下地捅,累得满头大汗,也翻不了多少地。更有几个原晋绥军出身、提拔上来的军官,站在地头,指手画脚,自己却连锄头柄都没沾手,脸上的表情与其说是在监督,不如说是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热闹。

楚云飞的目光,冷冷地扫过那几个军官。那几人感受到团座的目光,顿时有些不自在,眼神躲闪着,其中一个讪讪地弯下腰,捡起脚边的镐头,有一下没一下地刨着,动作笨拙得像是在跳舞。

“身子弯下去,才能把根扎进去。”楚云飞想起自己昨天在会上说的话,心里叹了口气。道理懂了,做到,却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力气。

他收回目光,继续挥动工兵锹。手掌心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他摊开手一看,几个亮晶晶的水泡已经磨了出来,有一个已经破了皮,渗着血丝,混着泥土,看着颇为狼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