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 > 第179章 惨胜与反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树沟大捷的消息,如同带着火星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硝烟尚未散尽的根据地,驱散了连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士兵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老百姓奔走相告,箪食壶浆犒劳军队的场面,再次出现在各个村镇。那面插在柳树沟残垣断壁上的军旗,仿佛成了不屈的象征,在初升的阳光下猎猎作响,提振着所有人的士气。

然而,在这普遍洋溢的胜利喜悦之下,楚风的心,却如同浸在冰水里,一点点下沉,沉向那无人可见的、充斥着血腥与牺牲的深渊。

他独自一人,走在通往师部旁边那片新建烈士陵园的小路上。脚下的泥土还带着晨露的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清新气息,混合着远处尚未完全散尽的硝烟味,形成一种奇异而矛盾的感觉。路旁,几株野草顽强地从焦黑的弹坑边缘探出嫩绿的芽尖,生命的坚韧与战争的残酷,在这里形成了无声的对话。

陵园坐落在向阳的山坡上,原本是片荒芜之地,如今,新翻的黄土格外刺眼。一排排新立的木制墓碑,粗糙,简陋,很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用红漆勉强写了个编号,或者简单的籍贯。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士兵,静静地列队于此,守护着这片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

楚风停住了脚步。他没有走进陵园深处,只是站在边缘,目光缓缓扫过那一片片新坟。阳光照在湿润的黄土上,反射出微微的光泽,像是无数未曾瞑目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他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火,响起了士兵们冲锋时嘶哑的呐喊,响起了伤员痛苦的呻吟和濒死者的呓语……那些声音,远比此刻真实的鸟鸣和风声,更加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师座。” 方立功不知何时跟了过来,站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声音低沉,手里拿着一份刚刚初步统计出来的战报和伤亡清单。他脸上的兴奋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楚风相似的沉重。

楚风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方立功走上前,将那份清单递了过去。纸张很薄,但楚风接在手里,却感觉有千钧之重。他没有立刻去看,只是用手指摩挲着纸张粗糙的边缘。

“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了,” 方立功的声音干涩,“柳树沟一战,我军……歼敌约四百三十余人,包括日军坂田少佐以下军官十一名,俘获六十五人,缴获武器装备、物资若干。”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艰难,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铁锈味:

“我军……参战各部,阵亡……五百七十九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两百零三人,轻伤……尚未完全统计,预计超过八百。”

阵亡五百七十九,重伤两百零三。

这意味着,为了吃掉鬼子一个加强中队,他付出了接近两个满编营的代价!而且,这还仅仅是柳树沟主攻方向的损失,尚未计算其他防线为了牵制日军而付出的牺牲,以及“雏鹰”的坠毁、敌后武装的损失……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和他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对未来憧憬的人。

楚风闭上了眼睛。他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些牺牲者的面孔:那个在战壕里啃着硬窝头、被他拍了拍肩膀的小战士;那个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断腿学员;还有无数他甚至叫不出名字、只是在冲锋时有过一面之缘的年轻士兵……他们如今,都变成了这清单上冰冷的数字,变成了这片山坡上一座座无言的坟茔。

胜利?是的,他们赢了。他们打破了日军的攻势,挫败了其锐气,赢得了喘息之机。

但这胜利,是何等的惨烈!何等的昂贵!

他用无数忠诚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才勉强在这铁壁合围中,凿开了一丝缝隙。

“王承柱炮兵团报告,” 方立功继续汇报着,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和庆幸,“所有参与炮击的火炮,身管寿命均已到达极限,超过三分之一出现不同程度裂纹,已无法继续安全使用。最后储备的特种炮弹和重炮炮弹……全部打光。”

“李云龙团长那边,” 方立功叹了口气,“独立团经过此战,骨干伤亡近半,元气大伤,急需休整和补充。他本人……也挂了彩,左臂被弹片划伤,好在不严重。”

“孙铭的警卫营,伤亡也不小,尤其是担任正面阻击的连队……”

一条条汇报,像是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楚风的心湖,激起层层压抑的涟漪。家底,几乎打光了。最精锐的部队,伤亡惨重。军工生产,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这惨胜,更像是一次竭泽而渔。

楚风缓缓睁开眼,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新坟。一阵山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一座无名墓碑前。

他弯下腰,从旁边摘了一朵不知名的、在料峭春寒中顽强开放的淡紫色野花,轻轻放在了那座墓碑前。墓碑上,只有一个模糊的、用刺刀刻上去的“晋”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