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这种是模式,也会让一般的创业者视为“吸血鬼”。可不要忘了,只有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本来,这就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董贵有些意外,杨瑞还能拉来风投。
只是看着董贵有些惊喜的表情,杨瑞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风投……这个我暂时还没有考虑。我问过我们技术部的工程师,一个平台初步体量的话,前几个月的维护成本只需要二十来万,后期我们也会不断的更新和扩容,那样所需要的 资金就要用百万甚至千万来计算。”
董贵闻言,微微一怔,说道:“这样来说,有风投不是更好么?”
“我还没说完,是这样的,不管是前期的投入还是期中的推广,在资金上咱们暂时还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当然,如果后期我们有了资金上的瓶颈,再找风投也不是不行。这次我说的增加一个股东,并不是风投,而是我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大哥。”
听说“房地产”这个词的时候,老郑就觉得有些好笑。
不管董贵这个人再怎么实在,杨瑞对他的感觉和老郑以及吴建斌显然是不同的。
在老郑看来,吴建斌就是个“包工头”,嗯……比较大的那种。
尽管他所从事的行业也是跟房地产有关,但现在约定俗成和大众意识里的“房地产”,那基本上指的是开发商。
杨瑞说吴建斌是做“房地产”的,免不得会被老郑暗笑一阵。
不过话又说会来了,杨瑞这样一说,董贵是真的认为那帮人是绝对有钱的。
如果单纯拿出一个投资案例来说,吴建斌这种做“房地产”的老板,能拿出来的钱几乎也能跟风投相比了。
“他现在也是手头有钱,与其出去胡乱投资,不如给我们补充一下弹药。”
杨瑞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董贵也算是明白了。
尽管不是风投,那新来的股东实力肯定也是不俗的呀。
只是 脸色就没有一开始那么好看了。
风投一般不会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但是一般股东的话,若是出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少不得会想要点管理权什么的。
如此一来,混乱之源也就有了。
其实作为一项合伙去做的生意,股东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股东越多,最后分润的利益就会变小,这还只是其一,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很多人都想“说了算”,一家公司里的声音太多,并不是好事。
或许是看出了老董的为难,杨瑞则道:“那个人你应该认识吧,就是我那个大哥,吴建斌呀。”
之前董贵来的时候,他们还一起吃过饭。
听说是他,董贵面色稍霁,释然道:“原来是吴总啊。”
“那是自然,我怎么会随便拉人过来入股。”杨瑞笑笑,说道。
他当然不会说,是老吴之前亲自找过他,说起了想要入股共享珠宝的事情。
他跟老郑的情况虽然不同,但大差不差也没太大的区别。
老郑是想安稳,而老吴则是想要低调。
之前抢了人家项目的事情,已经引得他那个圈子里的同行对他多有忌惮,如果再在同行业内大肆扩张一番,引起旁人的反感和打压老吴觉得实在得不偿失。
这才跟杨瑞提起想要入股共享珠宝的事宜。
当初杨瑞随口也是答应了的,但因为他自己的事情太多,也没太往心里去。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要保险公司的险种下来,共享珠宝就要开始正式启动了。
首先要进行的,除了平台上线之外,那就是宣传了。
如今这个世道,可不讲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谁的宣传做的好,谁能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谁能攫取更多的用户,这才是王道。
但之前杨瑞也说了,维护平台的成本,短时间内是仅仅他瑞和一家公司都不是说撑不住。可是,宣传则不一样,多平台,多维度的广告推广,哪一个都是费用不斐。如果没有坚实的资金做后盾,根本就玩儿不转。
在宣传做好之后,平台也必须推出各种 提高用户粘度的经营策略和措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促销活动。
任何商家的促销都可以是让利。
但是想玩儿网络平台这种,很多情况下就不是让利了,而是——烧钱。
滴滴出行为什么能成为很多人出行的主要选择,还不是当初刚登陆的时候,滴滴对司机和乘客巨额的优惠回馈?
在行为心理学上有个论断,就是人要养成一种习惯,平均只需要三个星期。
而滴滴也是为了培养司机的接乘习惯,培养乘客的搭乘习惯,用到目前为止依然高额的回馈去培养着。
杨瑞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滴滴依然会对乘客以及司机提供各种补贴。但是力度必然是呈现缓缓回落的曲线的。
当滴滴培养了一大批以跑快车、专车为生的司机之后,将乘客搭乘网约车出行培养成一种习惯之后,那就是他开始盈利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