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卫的欢呼声持续了三日,随着陆路援军与水师陆续抵达,城中物资日渐充盈,焦糊味被新麦的清香与药材的微苦取代。百姓们自发清扫街道、修补房屋,士兵们则在援军协助下加固城防,将损毁的城楼重新搭建,城墙上新增的箭楼与炮台错落有致,比战前更显坚固。
戚继光难得有了片刻闲暇,却并未卸下铠甲,依旧每日巡查城墙。这日清晨,他刚登上城楼,便见一名身着锦衣卫服饰的使者立于城头,身后跟着两名随从,神色肃穆。
“戚将军,”使者上前拱手,递出一封密封的圣旨,“陛下听闻锦州卫大捷,龙颜大悦,特下旨嘉奖。”
戚继光整理衣冠,跪地接旨。圣旨中不仅褒扬他“临危不乱,力挽狂澜”,封其为太子少保,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下令将锦州卫守军扩充至两万,拨付军饷三万两,命其全权负责辽东防务。此外,圣旨特别提及,对捐资助军的十二家富户,朝廷将加倍偿还欠款,并授予“忠义乡绅”匾额。
“臣,谢主隆恩!”戚继光叩首起身,眼中却无过多喜色。他深知,朝廷的嘉奖背后,是对辽东防务的沉重期许。
使者宣旨完毕,低声道:“戚将军,内阁还有口谕。后金经此一役虽元气大伤,但努尔哈赤野心未死,察哈尔部与科尔沁部向来反复无常,需多加提防。陛下之意,是希望将军能趁此机会,整合辽东各部,筑牢北疆防线。”
“末将明白。”戚继光点头,心中已有盘算。
使者离去后,周岳兴冲冲赶来:“将军,朝廷赏赐丰厚,这下我们招兵买马、修缮军备便有了着落!”
“赏赐是激励,更是责任。”戚继光指着城外连绵的山峦,“努尔哈赤退回盛京,必然会休养生息、囤积粮草,用不了多久,还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在他恢复元气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他当即下令:其一,由周岳负责招募新兵,优先吸纳锦州卫及周边州县的青壮年,同时选拔勇武之士充实敢死队,加强近战与突袭训练;其二,命工匠营赶制火炮、弓箭与甲胄,将城防外侧的陷阱与壕沟进一步拓展,增设铁丝网与拒马;其三,派使者前往察哈尔部与科尔沁部,一方面送去朝廷赏赐,另一方面重申盟约,试探两部动向。
半月后,新兵招募工作顺利完成,锦州卫守军扩充至一万八千余人。戚继光将全军分为三部:一部由周岳统领,驻守锦州卫主城;一部由新提拔的校尉吴峰带领,驻守锦州卫下辖的右屯卫,互为犄角;另一部则作为机动兵力,由他亲自调度。
这日,前往察哈尔部的使者返回,神色有些凝重:“将军,察哈尔部大汗收下了赏赐,却对盟约之事含糊其辞。属下暗中打探得知,后金使者近日也抵达了察哈尔部,送去了大批牛羊与布匹,似在拉拢。”
几乎同时,前往科尔沁部的使者也带回消息:“科尔沁部倒是态度恭顺,愿与大明永结盟好,但请求朝廷增加互市的商品种类,尤其是铁器与茶叶。”
戚继光坐在中军帐内,手指轻叩案几:“察哈尔部贪得无厌,见风使舵,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科尔沁部虽暂时归心,却也需以利益维系。”他沉吟片刻,“传我命令,答应科尔沁部的请求,扩大互市规模,但铁器交易需限量供应,且需登记在册;至于察哈尔部,密切关注其动向,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就在此时,主簿匆匆闯入帐中,手中拿着一封书信:“将军,宁远卫送来急信,说沿海一带发现后金战船踪迹,似在窥探水师动向。”
戚继光心中一凛,展开书信细看。信中写道,后金舰队自上次拦截水师失利后,并未退回盛京,而是在沿海岛屿休整,近日频繁出没于宁远卫与锦州卫附近海域,疑似在寻找袭扰水师补给线的机会。
“努尔哈赤果然贼心不死。”戚继光面色沉凝,“水师虽已抵达锦州卫,但沿海防线漫长,若被后金舰队寻到破绽,粮草与弹药补给便会受阻。”
他当即召集水师将领议事,决定采取“分区布防,主动巡查”的策略:将辽东沿海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艘主力战船带领三艘辅助战船负责巡查,一旦发现后金战船,便以信号联络友军,合力围剿;同时,在沿海重要港口增设炮台,加固防御,防止后金舰队登陆袭扰。
部署完毕,戚继光仍不放心,亲自前往宁远卫视察海防。站在海边的炮台上,望着无垠的大海,他心中清楚,海战与陆战不同,后金舰队虽实力不如大明水师,但熟悉沿海地形,且善于偷袭,稍有不慎便会吃亏。
“将军,您看!”一名水师校尉指着远方海平面,只见数艘战船的影子隐约出现,旗帜上的后金标识格外醒目。
“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诱敌深入!”戚继光下令。
大明水师战船立刻摆出撤退姿态,缓缓向港口方向移动。后金舰队果然中计,加速追击。待其进入炮台射程范围,戚继光一声令下,炮台上的火炮同时开火,水师战船也调转船头,发起反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