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15章 古代王朝屠村的败类1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章 古代王朝屠村的败类15

走前给了我这枚玉佩,说若遇着难处,可凭此物去县城的程府求助,只是没说程府究竟在何处,也没留下别的音讯。”

江锦辞接过玉佩,指尖抚过上面刻着的 “清” 字,心里微微一叹。

陈先生素来通透,怕是早料到乱世将至,才选择隐匿行踪。

他将玉佩仔细收好,望着漫天繁星,轻声道:“先生吉人天相,总有再见之日。”

就在江砚舟有些失落时,江锦辞面色一肃:“砚舟这几年功课可曾落下?”

问的江砚舟浑身一颤,遗忘在角落的童年阴影再次回归。

月光落在城楼的檐角,也落在江家人相携而行的脚印里。

江锦辞牵着母亲的手,走在回府的路上,听着身后爹娘与江砚舟的絮语这些年发生的事,忽然觉得,这乱世里的安稳,原是这般踏实的模样。

永康四十一年中,南方的暑气正盛,晖阳郡的城门却早早挂起了彩绸。

赵统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归来,铁甲在烈日下闪着耀眼的光,马背上的将官们脸上带着难掩的疲惫,却更有获胜的豪情。

廉江郡、阳江郡已尽数收入囊中,南岳州的半壁江山都插上了他们的旗帜。

城门口,江锦辞带着文武官吏等候多时,见赵虎翻身下马,他快步迎上前去。

赵虎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老茧蹭得人生疼:“子良,咱又拿下两座郡城!粮仓里的粮食,够咱再撑五年!”

江锦辞望着他铠甲上未干的血迹,递过一碗凉茶:“赵统领与将士们一路奔波甚是劳苦,先回城休整,余下的事慢慢商议。”

然而,北方的消息却透着一股肃杀。同年秋,朝廷凭借着多年积攒的粮草与军备优势,以雷霆之势彻底平定了东边和西边的起义军叛乱。

捷报传到京城时,永熙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犒赏三军,只是那赏赐的文书里,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南方的觊觎。

可谁都清楚,这 “平定” 二字背后,是数不清的白骨与血泪。

连年的战争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这片土地:良田被马蹄踏成荒漠,原本亩产千斤的稻田里,如今只剩下断戟残戈;

村庄十室九空,侥幸存活的百姓也只能拖着残破的身躯,在废墟里捡拾着能果腹的野草;

驿站早已废弃,官道上满是劫道的匪寇,便是最胆大的行商,也不敢轻易踏出州府半步。

更让人揪心的是,朝廷为了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早已把赋税加到了极致。

百姓家里的存粮被搜刮一空,连铁锅都被熔了铸兵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饿死的流民,哭声比秋虫的悲鸣还要凄厉。

有老吏偷偷感叹:“这般折腾下去,便是没有起义军,这天下也要散了。”

晖阳郡的边境线上,斥候带回的消息一日比一日凝重。江锦辞与赵虎并肩站在巨大的舆图前,指尖同时落在南岳州最后一块空白处 —— 新余郡。

“拿下这里,南岳州便尽在掌握。” 赵虎的指节叩了叩地图上的城池标记,眼里燃着战意。

“到那时,咱手里的地盘,差不多能占永熙国四分之一了。”

江锦辞点头,指尖沿着新余郡的边界勾勒:“此郡扼守南北水道,粮草丰足,若是硬攻,怕是要折损不少弟兄。”

两人正商议着攻城策略,第三日清晨,赵虎的铠甲刚披到一半,亲兵忽然来报:“启禀统领、江先生,新余郡派来使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议事厅里,来使是个白面书生,对着赵虎与江锦辞深深一揖:“我家主公有言,新余郡愿举全郡之地,投诚赵王麾下,只求能护一方百姓安稳。”

“赵王?” 赵虎一愣,随即看向江锦辞。

这名号是晖阳军私下的戏称,从未对外宣称过。

殊不知江锦辞早就安排人暗中宣扬了出去。

来使却仿佛没听见这疑问,继续道:“我家主公说,此举全看在‘故人’面上,望二位莫要推辞。”

“故人?” 江锦辞与赵虎对视一眼,眸中皆是震惊。

南岳州的势力他们摸得一清二楚,新余郡的主事者向来神秘,怎么会与他们有旧?

来使不肯多言,只说三日后自有分晓。

三日后,晖阳郡城门口的守卫匆匆来报:“赵统领、江辅佐城外有位姓陈的先生带着家眷求见,说是您的故人。”

江锦辞心头猛地一跳,快步迎出去时,正看见晨光里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

青布长衫,一如当年在百家寨学堂里授课时的模样。

只是岁月终究在他身上刻下了痕迹 —— 头发白了大半,像落了层秋霜,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微微佝偻。

他身后跟着的陈夫人,鬓边也添了银丝,见了江锦辞,眼眶先红了。

而站在陈夫人身侧的姑娘,梳着一对圆润的双丫髻,发间系着粉色的布带,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眉眼弯弯时,竟与记忆里那个总爱缠着他的陈清月有七分相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