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辞从套房出来后,抬腕看了眼手表见时间已经来到五点半了,就下楼到食堂,简单点了两菜一汤,快速吃完后。
便往大堂的公用电话走去,拨通了江家村的电话。
电话是一秒就接通的,显然那边的江大海守着电话已经很久了。
当听到江锦辞那熟悉的声音传来,江大海带着几分急切的问道:
“阿辞?武小子他们都到了吧?没出什么岔子吧?我打你电话也打不通,可把我给急坏了。”
江锦辞笑着安抚:“海伯公您放心,都安顿好了,住的地方干净,也给他们备了新衣服。
就是他们坐了五天大巴,累坏了,这会儿估计已经睡着了,等明天他们缓过来,我再让他们给您回电话报平安。”
“电话打不通这事怪我,昨天晚上忘了给电话充电。”
“嗨,没事安全到了就好,阿辞啊,你是留过洋的人,阿武和阿文他们都是些没出过村子的孩子。
你要多多教导他们,也要管着点他们,可别让他们偷偷学坏了….”
江锦辞一句句的应着,时不时出声宽慰一下老人家。
随后又聊了几句村里盖房的进度,江锦辞才挂断电话,返回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他从公文包里掏出纸笔,伏案写下对江武五人的培养计划。
产业园要彻底运转起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首批厂房一年内肯定能建成。
这中间的空当,正好用来打磨这五个小伙子。
江锦辞笔尖顿了顿,在纸上圈出 “江武、江文” 两个名字。
这两兄弟在老家十里八乡里的人缘都很好,族老也夸这两人心思细、会打交道。
丢给王康带最合适,跟着学学待人接物的分寸和处理事务的条理,将来能帮自己盯着工业园的日常管理;
王康这个人精肯定会抓住这个与未来科技产业园管理层打好交道的机会。
再看 “江远、江维、江城”,三人手脚麻利、学东西快,送去学开各种车,以后产业园跑工地、运材料,都用得上;
等过段时间,再从香江请几个懂企业管理的老师,给他们系统补补知识。
一年后再从江家村接十几个族亲过来,让江武五人带着,慢慢形成团队;
等工业园彻底建成,江家村整村搬迁过来,自己再带着他们实操半年,估摸着就能独当一面了,给自己打下手。
往后只需月头月尾来盯盯进度、看看报表就行,自己也就可以腾出时间干其他的事。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半,江锦辞把计划叠好放进抽屉,洗漱过后便躺上床,一夜无梦到天亮。
第二天清晨六点多,江锦辞就醒了。他换上一身清爽的衬衫,洗漱完后泡了杯热茶,端着走到窗边拉开窗帘,让太阳晒进来。
只是目光刚落到楼下,就瞥见楼下停着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车牌正是鹏城市政府的公务牌,车头上还沾着层薄薄的露水。
江锦辞凭借着5.1的视力仔细看了看,车后座隐约能看到林正明靠在椅背上打盹的身影。
“这林市长,还真是个拼命三郎。” 江锦辞无奈地摇摇头,看了眼桌上的闹钟才刚七点,离约定的八点半还有一个半小时。
又想起王康之前说的话,林正明为了他这个项目,每天都往工地跑一趟,连周末都不歇。
还专门跑了十几次省城,对接审批、协调资源,生怕出一点差错。
当时江锦辞还觉得多少有些夸张,看着车上的露水,估摸着林正民一行人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到了,当下心里或多或少的有些佩服。
鹏城能有这样的领导,真是鹏城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
喝完杯里的茶,江锦辞拿起外套下楼,路过食堂时,打包了四套包子豆浆。
走到车旁,他轻轻敲了敲车窗,前排的司机立马醒了,连忙下车拉开后座车门。
江锦辞坐进去,看着睡眼惺忪的林正明,把手里的早餐递过去:“林市长,刚从食堂带的,还热乎着。”
林正明被手里的温热触感惊醒,看清是包子豆浆,连忙接过来,露齿一笑:“江先生起得真早!”
“那可没林市长早,咱们约的是八点半,我这刚拉开窗帘就见您的车在楼下,哪敢磨蹭,洗漱洗漱就下来了。” 江锦辞笑着调侃道。
林正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嗨,年纪大了,觉少,五点多醒了就睡不着,干脆早点过来,在车上补个回笼觉。”
“哈,林市长看样子也就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说这话也不怕王康笑话。”
“我可不敢,不过江先生说的没错,林市长您正值壮年呢,可别把自己说老了,陈叔听了可是会生闷气的。”江锦辞很不道德的把王康拉进话题里。
王康迅速接过话茬讨饶,顺便把六十多的司机陈叔拉上。
“他刚刚呼噜打的震天响呢,那有一点年纪大睡不着的样子,倒是我平日里五点多就起来,再睡也睡不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