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夜空突然绽开一团绚烂的烟花,红的、黄的、绿的光点在黑夜里散开,照亮了在场每个人的笑脸。
那是施工队为了庆祝住宅小区封顶,特意准备的惊喜。
江锦辞望着烟花,嘴角也扬起笑意,而此时他的手提袋,正揣着一份来自国家工信部的订单合同。
这份合同是周明远今天亲自送来的,上面清清楚楚标注着。
国家将全国范围内普通机床改造的订单,全部交由启源科技负责技术授权;
启源科技无需参与具体施工,只需提供改造方案和技术支持,就能拿到整个项目四成的利润。
周明远当时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四成利润,一半是国家对你技术的认可。你的机床改造方案,能帮全国中小企业省下几十亿的进口设备钱。
另一半是对你的尊重,尊重你这个愿意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爱国科研企业家。这里面还包含了你的专利费用,一分都不会少。”
江锦辞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一份合同,更是国家对他的信任。
十几亿人口的炎国,工业领域有无数台普通机床等着改造,哪怕只是拿四成利润,也足以支撑启源科技后续的研发投入。
不需要他老是抽出时间投身股市,继续在米股和江股里捞金。
当然即使有了这四成利润,江锦辞也不打算停下继续在米股和江股里薅羊毛。
参加完封顶仪式的当晚,就匆匆赶回了香江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原本堆放的芯片研发设备被暂时挪到了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液压泵、液压缸的图纸和样品。
江锦辞坐在实验台前,手里拿着一枚进口液压阀。
他暂时停下了高端芯片的研发,是因为想再给炎国一个惊喜:实现液压元件国产化。
因为现在中低端芯片暂时已经能满足国内的大部分需求了,而目炎国最大的困境反而是重工业领域。
要知道,现在炎国的重工业领域,从挖掘机、起重机到机床的液压系统,核心元件全靠进口。
国外厂商不仅漫天要价,还经常以 各种理由延迟供货,导致很多工程因为一个小小的液压阀而停工。
启源科技在购置进口机床用来剖析研究时就深有体会,当时为了买一套进口液压系统,不仅花了高价,还等了三个多月。
从那天起,“自主可控” 四个字,就成了江锦辞刻在心里的目标。
他要的不只是芯片自主,而是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中游的生产、测试,再到下游的应用、配套,每个环节都能自己说了算。
比如液压元件,不仅要做出能替代进口的液压阀、液压泵,还要研发出更耐磨的密封材料,让国产液压系统的寿命比进口的还长;
比如特种气体,要联合国内的化工企业,攻克高纯度提纯技术,再也不用依赖国外的货源;
甚至连芯片封装用的树脂,他都计划在产业园里建一条生产线,用自主研发的配方,把成本压下来、质量提上去。
到时候要什么直接自己生产,也就不会因为购置问题而影响自己的研发过程了。
江锦辞要的不再是芯片领域的一时突破,而是长久的产业安全,让炎国的高科技企业,不用再在国际供应链里看别人脸色。
“老大,您真打算做液压元件啊?” 跟着过来的小李端着一杯咖啡走进实验室,看着满桌的图纸,有些惊讶地问。
江锦辞接过咖啡,喝了一口,指着图纸上的液压泵结构说:“对。芯片是高科技的‘大脑’,液压元件就是重工业的‘心脏’,这两样都不能被别人卡脖子。
你看这进口液压阀,结构其实不算复杂,就是材料和密封技术做得好。
咱们有之前研发芯片材料的经验,再攻克密封技术,用半年时间,肯定能做出国产的替代品,成本至少能降一半。”
小李凑到图纸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眼里渐渐燃起干劲:“那我跟您一起干!之前做芯片程序,现在学液压技术,肯定没问题!”
江锦辞笑着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接下来咱们又要熬一阵子了。等液压元件做出来,咱们炎国的重工业,就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了。”
时间就在这忙碌的科研中悄然流逝着,这些日子香江启源科技实验室的灯光从未熄灭过。
江锦辞拿着卡尺,仔细测量着液压元件的尺寸,笔尖在图纸上快速记录着数据。
窗外的香江夜色璀璨,而实验室里所有科研人员都在埋头苦干,努力孕育着另一个属于炎国的技术突破。
实验室里的灯光不知疲倦地亮着,机械臂精准地调试着液压元件的密封精度,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映在江锦辞的脸上。
他手里攥着一枚刚组装好的国产液压阀,指尖反复摩挲着接口处的纹路,脑子里还在推演着下一步的优化方案,完全没察觉到窗外的季节早已更迭。
直到研究室里的壁挂式电话响了几次,江锦辞才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起电话,电话那头江武带着兴奋的声音立刻从听筒里传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