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操作电脑,幕布上开始出现她父亲那些潦草却充满想象力的手稿草图,与如今“星轨”系统流畅的界面交相辉映。
“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是幸运的,也是沉重的。”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迅速被她压了下去,“幸运在于,我拥有了更强大的技术工具和更开放的时代环境;沉重在于,我深知自己承载着一个未竟的理想。”
她开始演示“星轨”系统。操作流畅,讲解清晰,将那个关于“情绪倾向性图谱”、“非侵入式反馈”和“情感共鸣”的故事,娓娓道来。但这一次,她的讲述不再仅仅是功能展示,而是融入了更深层的情感内核。
当她演示到系统如何通过连续的行为序列,“读懂”用户状态并给出温暖反馈时,她特意展示了一个案例——一个用户连续数天深夜访问关于“压力”和“孤独”的内容,系统没有定义他的情绪,而是生成了一段契合他心境的诗意文字,并引导他看到了其他用户分享的、在逆境中依然寻找光亮的记录。
“……‘星轨’不评判,不定义。它继承了我父亲对情感‘可见性’的追求,但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不是去命名情绪,而是去理解状态背后的需求;不是去冰冷地记录,而是去温暖地连接。”
她的演示接近尾声,幕布上,“情绪星轨”缓缓流淌,收集瓶中的光点闪烁,构成一片微小而璀璨的星河。
苏小暖站在那片星河之下,转过身,面向全场,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带着一种破茧重生后的力量:
“我父亲当年画下了《冰封的序曲》,而今天,我们希望能用‘星轨’,为每一个孤独闪烁的情感,奏响一曲温暖的共振。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对话,是一个关于传承、创新,以及如何用科技守护人性温度的,我们的回答。”
她微微鞠躬。
会场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落针可闻。
然后,如同蓄积已久的洪流冲垮堤坝,雷鸣般的掌声,骤然爆发,席卷了整个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