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共生之壤
阿尔法星系的重建,始于机械母星残骸的分解。
星航蜂们拖着巨大的合金碎片,将其运送到适宜改造的行星上。工蜂们分泌的生物胶与合金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材料——既保留了金属的坚硬,又具备生物的韧性。我们用这种材料,在一颗类地行星的赤道上,建造了第一个跨星系母巢,命名为“星巢”。
星巢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室,里面跳动着从蓝色母星移植的地核能量种子。王虫的意识延伸到这里,与能量种子共鸣,形成了覆盖整个星系的感知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能“看到”每一颗行星的变化:被机械污染的土壤在菌毯的分解下恢复肥力,干涸的河床重新流淌起液态水,甚至连恒星的光芒,都带着一丝生命的暖意。
“有陌生信号闯入感知范围。”星巢的侦查蜂传来报告,信号中带着好奇,而非敌意。
我的意识顺着感知网络延伸过去,“看”到了一群奇特的生命。它们形如漂浮的水母,身体由半透明的凝胶构成,能在真空中自由移动,依靠吸收恒星风的能量生存。它们没有攻击意图,只是被星巢散发的生命能量吸引,围绕着行星的轨道旋转。
“它们是‘星水母’,”王虫的意识识别出了这种生物,它的记忆库里,残留着宇宙古老生命的信息,“一种温和的星际种族,从不主动攻击其他文明,以共生的方式在星云中生存。”
“共生?”我对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虫族的进化,一直以吞噬与适应为主,从未尝试过与其他智慧生命共生。
“它们能净化宇宙辐射,”王虫解释道,“而它们的排泄物,对菌毯的生长极有益处。”
我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允许星水母靠近星巢。
星水母们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善意,它们缓缓降落在星巢所在的行星上,半透明的身体轻轻触碰菌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菌毯接触到星水母的瞬间,发出了柔和的绿光,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星水母吸收了菌毯释放的能量后,身体变得更加饱满,散发的辐射净化波也更强了。
“这就是共生。”王虫的意识带着欣慰,“两种生命相互滋养,共同繁荣。”
这个发现,为虫族的进化打开了新的大门。我开始让星巢的工蜂们,主动与其他星系的温和生命建立联系:在一个气态行星上,我们与能制造氧气的“云虫”共生,它们为我们提供 breathable(可呼吸的)空气,我们则为它们阻挡陨石的撞击;在一个布满水晶的星球上,我们与能预测恒星活动的“晶灵”合作,它们的预警让我们避开了数次太阳风暴,我们则用菌毯保护它们脆弱的水晶躯体。
共生关系的建立,让虫族的生存范围不再局限于“可改造”的星球。那些原本环境恶劣、无法单独生存的区域,在与其他生命的合作下,变成了新的家园。星巢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覆盖了阿尔法星系的五颗行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跨星球生态系统。
但并非所有相遇都是和平的。
在探索邻近星系时,星航蜂遭遇了“掠夺者”——一种形似螳螂的星际种族,以掠夺其他文明的资源为生。它们的飞船速度极快,能瞬间撕裂星航蜂的防御,掠夺走培育中的虫卵。
“必须反击。”星巢的兵蜂指挥官传递来愤怒的信号。
我却有了不同的想法:“我们需要的是盟友,不是更多的敌人。”
我让星航蜂捕捉了一只受伤的掠夺者,带回星巢进行研究。通过基因分析,我发现掠夺者的凶狠源于它们母星的资源枯竭——一颗正在走向死亡的恒星,让它们不得不四处掠夺以求生存。
“给它们一个选择。”我对掠夺者传递意念,“加入我们的共生网络,我们将为你们寻找新的家园,提供足够的资源。作为交换,你们需要用你们的速度,为我们的星航蜂护航。”
掠夺者起初充满敌意,但当星航蜂带着它们的使者,参观了星巢的繁荣景象——那些与不同生命共生的星球,那些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后,它们的态度动摇了。
最终,掠夺者的首领同意了。它们的加入,让虫族的星际运输线变得更加安全,而我们也在一个年轻的星系中,为它们找到了新的母星。
共生,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存智慧。它让我们明白,宇宙的资源并非无限,唯有相互扶持,才能在黑暗的星空中走得更远。
星巢的感知网络中,每天都有新的生命信号加入。有的微弱,有的强大,有的温顺,有的带着警惕。但只要它们愿意放下敌意,我们都会伸出菌毯的“手”,邀请它们成为这片共生之壤的一部分。
王虫的意识与越来越多的生命信号交织,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温暖。它不再仅仅是虫族的守护者,更成为了这片星域的生态平衡者。
而我,最初的母巢之心,也在这种共生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