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224章 张可大的去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弘基是国公,见识自然不凡。

也因为他是国公的身份,所以最能理解一个称帝之人的野心。

所以,自努尔哈赤在辽东称帝开始,当时还是万历年间,尚还年轻的徐弘基就知道了努尔哈赤的狼子野心。

可无奈的是,朝廷上至君王下至群臣,没有一个人把努尔哈赤以及建奴女真放在眼里。

大势所趋,徐弘基又能怎么样?

就算他能察觉到努尔哈赤的野心,可是说出来谁会相信将来一个人口都不到二十万的部落,能够入主中原呢?

朝廷之中,有见识的那些人其实也有,可他们也和徐弘基一样,就算遇见到了努尔哈赤的野心,但无奈绝大多数人不相信,所以他们也没辙。

在这种情形之下,苏景能够说出大明最大的威胁就在辽东这样的话,徐弘基心里对苏景的印象便瞬间提高了不少。

可是,既不能派张可大去辽东,又不能让张可大离辽东太远,以方便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为过建功,那么到底要把张可大去哪里呢?

换句话说,哪里才是最适合张可大的呢?

徐弘基突然站了起来,对苏景抱拳说道:“苏大人,还请赐教!”

苏景连忙也站起,回应道:“不敢当国公大礼!请国公还是坐下吧,不是说了嘛,大家只是朋友之间谈话而已。关于观甫兄的去处,其实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登莱!”

历史上,张可大确实在登莱为国建功的,只不过最后他的下场却不是很好。

根据记载,崇祯元年,张可大出任山东登莱总兵官。登莱历来为神京门户,张可大尽心海防,每每亲自巡视,将沿海地形,兵力强弱绘制成《海防图说》上交朝廷。崇祯二年冬,白莲教余众上万人围攻莱阳,张可大率军进击,焚烧其六寨,捕获其首领李成、许汤,杀之,莱阳之围遂解。不久京城有警,张可大受命保卫,镇守西直、广宁诸城门。到了崇祯三年,张可大以勤王有功,升都督同知。这时刘兴治在东江谋反,张可大奉诏还镇讨平。崇祯四年,晋升正一品右都督。十月,佥书南京左府兼督池河、浦口二军。还未赴任,发生“吴桥叛变”,张可大率兵平叛,战败,杀其妾陈氏,于官署太平楼的墙上写道:“某年月日,山东总兵张可大尽节于此。”然后,自缢身亡。

虽然最后,张可大的结局并不好,但那不是在登莱之时发生的,而据苏景的了解,这项记载里面的张可大妾陈氏,其实就是现在的小春花。

想想看,春花妹妹那么可爱的一个小萝莉,将来会因为张可大兵败而死在张可大的手里,这样的下场是多么的悲剧?

既然很悲剧,那么苏景为什么还要让张可大去登莱,走这样一条‘老路’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苏景他很自信,将来不会让张可大走上这样一条死路的!

而且登莱这个地方非常重要,说是神京门户,往东便是汪洋大海,一旦辽东发生战事,还可以审时度势领兵从这里走水路杀向辽东策应。

这也正符合了苏景说的,既不让张可大去辽东领兵,又可以让张可大不离开辽东太远。

徐弘基想了想登莱这个地方,他还没有想得那么远,因为他想不到水师航海北上还能够袭击辽东女真,这不奇怪,当时人们普遍都忽视了水师,大明的水师向来是防守为主,很少主动进攻的,更别说是跨越大海了。

这种事情,也只有苏景才想得到!

既然不理解苏景的思维,徐弘基自然就会问:“苏大人,登莱这个地方,可有什么特别的吗?据我所知,山东向来有流民作乱,而且据说白莲教虽然已经被剿灭,但却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登莱地处山东,将来怕不是白莲教会卷土重来了!”

苏景笑道:“若是白莲教卷土重来,那岂不正好给了观甫兄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机会?”

徐弘基闻言尴尬地一笑,然后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看看,一心想着辽东之患,却想到死胡同去了。不错,若将来白莲之乱再起,观甫也正好为朝廷建功,看来此地确实不错!”

一边的张可大安安静静地听着徐弘基与苏景谈论着他的未来前途,这个时候就开始表态了,他拿起一个空碗给自己倒了一碗酒,然后豪气干云地说道:“国公爷、不移贤弟,来,干了!”

徐弘基与苏景相视一笑,然后陪着他干了这碗酒,想听听看他怎么说。

擦干了嘴巴,张可大看着二人说道:“大丈夫自然要建功立业,既然国公爷与不移贤弟都认为我应该去登莱,那我便去,到时候管他什么白莲教,管他什么建奴女真,只要敢来犯我必为朝廷诛之!”

苏景闻言,说道:“这才是我中华男儿!”

徐弘基哈哈一笑,但却用一样的眼神打量了苏景一眼,但很快就收回了目光,转而言道:“相信苏大人也知道了信王将要来南京的消息吧?毛巡抚应该已经告知了苏大人才对!”

苏景点点头,答道:“此事下官已经知晓,毛巡抚命我听从国公爷调遣!”

“不敢当!”徐弘基谦虚地说道:“信王来南京,自然由我这个国公主持迎驾,天潢贵胄哇,可不得怠慢,稍有不慎,便是人头落地……呵呵,这件事情,毛巡抚与李公公倒是可以推得干净,我就没有那么好命喽!”

确实,一听说要给信王迎驾,李实和毛一鹭两个人的表现就都不怎么地道。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可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徐弘基他这个国公爷,却是推不掉铲不掉的。

开玩笑感慨了一声之后,徐弘基对苏景说道:“信王的车驾已经到了徐州,估计七日之后便要到达南京。依苏大人之见,我们应该何时去迎驾为好?”

苏景没好气地看了徐弘基一眼,这什么时候去迎驾,你心里没点逼数吗,居然还来问我?

真当我苏景是无所不能的了,张可大调到哪里去你问我也就罢了,现在是你这个国公要主持迎驾信王,你来问我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