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275章 苏景下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怎么做?

当然是让你这个太监,把这些年吃进去的贿赂或者贪来的银子都散光了!

苏景在心里没好气地想着,表面上他还是一副为难的样子:“李公公,只怕我说出来,你会怪罪!”

“怎么会?”李实那个鸭公嗓发出了难听的笑声,他拉着苏景的手拍了拍,一脸亲切地说道:“只要你能帮杂家达成心愿,让杂家做什么都可以,杂家对你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还会反过来怪罪你呢?”

苏景感到一阵恶寒,这老太监的手还真是又细又嫩的,都是平时不干活的缘故。

而且太监本来就很少有阳刚的体格,李实的骨骼也很小,所以苏景接触到他的手以后,倒感觉是在摸一个女人的手。

赶紧把手缩了回来,苏景不动声色地说道:“李公公,要想达成你的心愿,让南京城的百姓都感激你其实很简单。眼下六月便要到了,江淮地区旱情也开始爆发,届时肯定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他们吃不饱便要饿死,如果这个时候李公公你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肯定会把李公公你当做神人一样供奉的呀!还有,灾情爆发之时,卑职预计江淮地区会出现很多孤儿,这些孤儿都是没有父母的人,谁给他们饭吃那谁就是他们的父母。公公你可以责令东厂和锦衣卫协作,在各州府县设立养济院,专门来收留这些无父无母的孤儿,给他们饭吃,培养他们长大!”

说了许多,苏景喝了口水,却不觉得累。

因为他越说,心里那股社会责任感也就越重。

再说了,反正这建孤儿院又不用他苏景掏钱,还是忽悠李实这样一个坏透了的太监出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苏景擦了擦嘴,继续说道:“李公公,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李公公会觉得卑职这个主意并不怎么样,因为这些孤儿都还小,他们不可能给公公你回馈什么。但请李公公仔细想想,在灾情发生的时候,李公公你给了灾民粮食让他们可以不被饿死,将来灾情过后这些百姓缓过来了自然就会感激你的恩德,前来你的生祠照顾香火。”

“对呀!”李实点点头。

“但是!”苏景话锋一转,问道:“李公公,这些百姓或许感激你的恩德,三年、五年都可以来你的生祠上香。可要是时间久了呢?到时候,李公公你已经被调往京城了,所谓人走茶凉,五年后,十年后李公公你的生祠只怕也就冷清了下来!”

“那怎么办?”李实急了。

苏景嘿嘿一笑,说道:“李公公别急,卑职刚才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李公公你的养济院还在开,那这个问题就不用担心。李公公你想想看,当这些百姓过了五年十年,渐渐淡忘了李公公你对他们的恩德,这时候养济院的那些孤儿却都长大了,他们都离开养济院自己谋生,你说他们会不会感激李公公你呢?”

“对对对!”李实开心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拍手说道:“对呀!这些孤儿在杂家的养济院里面,那肯定是听杂家的话,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非常感激杂家,到时候杂家的生祠就有他们打理……”

苏景笑道:“何止是打理?恐怕别人若是说了李公公你半句不是,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孤儿,就会第一个站出来不答应。”

“妙,妙啊!”李实看着苏景,非常欣赏地说道:“真想不到苏景你居然如此足智多谋,看来毛巡抚说得不错,你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把人卖了,人还反过来感激你,饶是苏景这货脸皮厚也不好意思了,便好意提醒道:“卑职多谢李公公夸奖,呃……只不过嘛,要兴建这许多的养济院,又要提前购置粮食将来赈济灾民,恐怕得花不少银子。”

“银子不是问题!”李实摆摆手,一副非常大款的样子问道:“你就说,要杂家出多少钱呀?”

苏景伸出三个手指:“估计至少也要三十万两!”

“嗯,嗯?”

李实的眼睛顿时睁大了,眼珠子都要蹦出来的感觉,他盯着苏景问道:“要多少?”

苏景还是回答:“三十万两!”

“一分都不能少?”李实说出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来。

这老太监,以为是在茶市场买菜吗?

不过这也难怪,李实他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织造太监,就算他有权可以贪,可他的头上还比他更贪的巨贪存在呢,到他这儿能捞到的油水一年能有个五六万两也就不错了。

这些年来,李实刚好也就攒了三十万两银子左右,也不知道苏景这家伙是不是故意的,几乎一下把李实的老本都给端了,甚至连养老钱都没留给他。

苏景一脸为难地看着李实问道:“李公公你看,咱们还要不要这样做呢?”

李实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拳头,连牙齿都紧咬着,就好像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人在蓄力要放大招一样。

其实,李实他这是在下决心。

老太监还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苏景可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看着老太监这副样子,其实心里还在偷笑呢!

苏景知道,李实肯定会答应的。

因为李实这个家伙,晚上经常做梦,而且还都是梦到阴曹地府。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古代人就信这个!

许久后,李实终于放轻松了,他对苏景说道:“苏景啊,你先下去吧,这件事情容杂家考虑考虑,反正现在一直到信王离开南京,这生祠都建不起来的。唉,三十万两,就算是杂家,也得多掂量掂量呀!”

苏景闻言,不禁有些失望。

他本来还以为,李实这个老太监肯定会答应呢,想不到银子的魅力更大,居然能让这个怕鬼怕死的老太监都冷静了下来,苏景只得失望地退下。

等苏景走后,李实还是犹豫不决,他便叫来李档头,对他说道:“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李档头其实打心里不希望李实这样做,可是他也明白,如果让李实不建这个生祠,只怕这老头估计到死都会心里有疙瘩,于是便干脆装傻,站在一边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