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505章 柳眉的孝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月末,大雨如期而至。

干旱了一年,终于下雨了。

整个江淮的百姓,几乎都沸腾了起来。

人们纷纷跑出家中,然后在大街上,歇斯底里般地欢笑着、嚎叫着。

可是,也正如苏景所料,有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山体滑坡和坍塌的事故,好在官府事先通知了,所以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至于苏景最为看中的扬州港口,则是在一万多民工的日夜加工之下,终于完成了改建,足以应付将至的长江涨水。

在商业区,苏景那个大胆的计划,自然会得到柳眉的支持。

不管苏景要做什么,作为他的女人,柳眉不可能会反对,所以苏景也开始将火药用在爆破开山之上,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仓促,所以只能将一些危险的山头处理掉。

同时,苏景还下足了本钱,将挡在东面的一座山头从中炸开,活生生开出一路往东的道路。

商业区,最重要的便是交通。

别看这个商业区规划的地方距离扬州港口很近,交通无往不利,可是因为这一带有几座小山存在,自然会断了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

可是苏景却不在乎,挡路了,炸掉就是!

当大雨倾泻而下的时候,苏景也接到了一个重磅消息。

郑掌柜又来了,他找到苏景,说道:“苏大人,老爷让小的通知大人,第一批的十艘粮船已经在路上,预计还有二十天昨天的航程,便能到扬州来!”

“好!”苏景大喜,笑道:“就等着这些粮食救命呢!很好,能赶在十一月之前补充粮食,江淮的民心也可稳定下来,江淮稳定,大明的半壁江山都不会乱,郑大哥这可是为大明立了大功啊!”

郑掌柜笑了笑,然后退去。

柳眉走了过来,抱着苏景的手臂问道:“十八船粮食,怎么说也有两百万石了吧?江淮用得了这么多吗?”

“你什么意思?”苏景感觉柳眉话里有话。

这段时间,他因为公务一直待在扬州,所以和柳眉也是朝夕相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

柳眉有了这样的滋润,滋润是容光焕发。

这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话: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江淮本来有人口五十万左右,因为天灾减少至四十多万人,两百万石粮食平均分配下来,每个人都能分到五石,也就是五十斗米。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苏景刚开始在吴江穷困的时候,一个月只吃一斗米左右。

明朝明代一石约等于一百五十斤,但是一斤约等于六百克,所以这个的一斗米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十八斤。

像苏景这样的成年男子,只是他一个人的话,省着点吃,一个月十八斤米够饱了,根本不用担心会饿死。

按照五十万人的人口计算,那每个人每月一斗米,现在义仓里面的粮食还可以坚持到十一月低,那过冬便只有十二月、一月到开春之后的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五月过后,可以迎来夏收,只要不再有了旱情,到时候基本上江淮的百姓都能自给自足了。

等于说,苏景还要照顾江淮百姓的口粮六个月,这还是最坏的情况,因为苏景引进了许多干旱季节的作物,有的或许明年也能丰收。

五十万人一个月就要吃五十万斗米,也就是五万石,六个月下来便是三十万石,所以柳眉才会说苏景手里的粮食,现在是绰绰有余了。

但苏景却不这样认为,他对柳眉说道:“你不能这样算,光看表面把粮食都算死了怎么行呢?”

“那应该怎样算?”柳眉反问。

“你还要算损耗!比如说,这样的天气,粮食又在海上运输了这么久,肯定会受潮发霉,那么发霉的粮食便不能吃。还有,将来粮食运到了扬州,搬运的过程中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万一搬运的人不小心掉下去一两包粮食,被大水冲走了,那累计起来,估计损失也不小……所以,这两百万石粮食的具体数量,现在还只是说说,将来真有多少,还得在入粮仓清点之后才知道!”苏景一本正经地解释着。

柳眉觉得,也算是蛮有理的,可是她却有些不开心,说道:“哼,苏景,你这个人我算是看透了。你常常说我会做生意,其实你才是最会做生意的那一个!就你这样的口才,不去和人谈生意都可惜了……好吧,你是看透了我的意思,所以故意说了这么多来搪塞我的对不对?我就知道,你肯定是害怕我追究那笔苏绣的款子,要你用粮食跟我抵押!”

“你还真打算这样?”苏景显然已经料到。

之前,郑芝龙从柳眉这里运走苏绣,属于是赊账的。

虽然柳眉表现得很大方,降低了不少价格,但那批苏绣还是值不少银子,要是不值钱,东印度公司也不会和郑芝龙合作得这么愉快了。

现在,柳眉见到苏景和郑芝龙真的弄来了粮食,便想着让苏景答应把这批粮食,交给她一部分。

但是没想到她才开口,就被苏景这个家伙察觉了意图,然后列出这么多理由来搪塞。

柳眉不禁气苦,埋怨道:“你果然是这样!苏景,你怎么能对我这样呀?怎么说,人家也是你的人了,为了你,我可以把一切都付出去,可我不过只是想从你哪里匀点粮食出来,然后派人送到山西去支持一下义父他老人家,你就开始各种推诿……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委屈!”

“呃……”

苏景愣住了,原来柳眉这丫头,还有这样的心思,想帮一帮在山西穷困潦倒的袁可立。

说起袁可立,这个老头自己请命去山西,还真是把自己给困住了。

因为山西的西南便是长安京道,再往西就是西凉,这些地方都是现在明朝旱灾最为严重之地,就连山西境内也有不少地方遭了旱灾,而且外面还有许多百姓因为不堪天灾人祸,都涌入山西境内避难,袁可立他又不是一个对百姓无情的官员,所以他现在可以说是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