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四二章 吴司令的提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四二章 吴司令的提醒

“司令官,好消息,刚刚收到二线防守部队第四十一师王师长的电报,他驻守在拉希补给据点的八十二旅突然遭到土军一万多人的偷袭,旅长王金镜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不但击退了敌军,保住了补给物资,还主动出击,打死了三千多土军,其余土军狼狈逃窜。考虑到要保护战略物资,自己的部队也有一定损失,王旅长没有让部队追击,任敌军逃去。

王占元师长请求司令官给他的部下记功,说这是二线部队首次遇敌;士兵们作战勇敢,军官们指挥有方,表现一点也不比一线部队差。王师长还在电报中提到了下午发生在穆赛伊卜和伊斯坎德耶两个地方的战斗,说他的八十三旅虽然没有主动出击,但也适时地牵制了想要偷袭的土军一部,分散了土军的力量,应该也有功劳。还有,正在纳杰夫视察后勤防守部队的段副司令官也发来了电报,同样也是建议给四十一师请功的。不过段副司令的电报只提到了拉希的八十二旅,对八十三旅到没有说什么”。

听完张自忠的报告,吴佩孚有些想笑,这个王子春,为了给部下争功,竟然如此夸大土军的人数规模。今天中午刚过,在穆赛伊卜和伊斯坎德耶发现土军活动的报告就到了他的司令部;令人费解的是,这支人数在七千左右的土军到达这里以后,就好像失去了方向,围绕着拉希河上游绕了好几个圈子。也正是他们这个动向,才让负责这一地区远征军远程哨兵发现,快速上报司令部的。土耳其人不知道要干什么,或者说他们失去了方向目标,但吴佩孚知道敌军既然进来了就要马上消灭;这区区一万人不到的土军,深入到了我军后方腹地(也不完全是),肯定上来捣『乱』的,无论如何也要消灭。

说实在的,土军十九师师长凯末尔中校够倒霉的,趁天黑好不容易将部队带到了目的地,但是从幼发拉底河出来以后,沿着另一条分岔河行走时,部队竟然『迷』失了方向。黑灯瞎火的竟然在这条河边走了两个来回,天蒙蒙亮时才发现在原地;也真是的,这河流在沙漠平原地带都是他妈的七拐八弯的,哪里的地形看起来都差不多。他的部队可从来没有到过这里,带队的向导为了赚钱竟然欺骗了中校----这家伙只熟悉巴格达周围的地形,到了这里和他一样也是在瞎蒙。好不容易在天亮时分借着天光看清了正确的道路,但最佳行军时间已经错过,他们只能慢慢地隐蔽行军。谁知土军的一切行动,都已经被人盯上,他们已经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对付这样已知的敌军,吴佩孚自然不会太上心,将情报传达给一线的总指挥马跃以后,他就不再怎么关心了。而马跃只是根据侦察哨兵反馈回来的情报,分析出敌军的攻击方向和行军路线后,就制定出了一个口袋阵,等着土军自己钻进来。负责口袋的部队是凌风的三十二师,这个师恰巧休整完毕行军到达穆赛伊卜,他们是准备前往巴格达进行包围攻城的部队之一;现在正好就用来对付这支突然出现的土军部队。所谓的无巧不成书,说的也就是这个样子吧;包括前面土军瞎『摸』路白折腾让侦察兵发现,也是巧到了极点。

王占元电报里面所说他的另一支部队八十三旅的事情,其实只是配合土军做了一次配角而已。为了给土军引路,八十三旅一六七团一部奉命在接敌后,假装不支快速后退,就是给他们的唯一任务。和拉希镇的战斗相比,这里的战斗爆发的早结束的也早,因为三十二师动用了师属炮兵团(二十四门105mm火炮)、各属团的炮兵连(十六门75mm山炮)、营属机炮连(八门70mm11式步兵炮、四门德制1902年式60mm速『射』山炮)。不算那三十六门德制1902年式60mm速『射』山炮,光七十口径以上的火炮就是一百四十四门,一阵炮击之后就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了。忘了交代,赵天一远征军第三十师到三十九师,虽然也是一万五千人,除了战斗员(士兵)外,师、团、营、连的非直属部队就多了,主要是汽车团、炮兵团等等相应单位。相应的,各团、营、连的直属人员就没有其他部队多,一个团战斗员也就两千人左右,炮兵、运输兵等没有计算在内。

问题来了,既然在北面的战斗先打响,为什么参与了诱敌任务的八十三旅没有给师长王占元报告,反而是在拉希的八十二旅报告了?这里面就是主次关系,也是远征军存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矛盾,一线部队看不起二线部队,二线部队对一线部队有成见。军队中的认人习惯自古就有,哪一个人带起来的部队培养的下属,就听谁的话,这种军人习惯到了后世也大量存在。虽然碍于上面的命令执行了配合任务,但八十三旅旅长鲍贵卿却认为这种配合友军的事情,没有必要报告师长,何况师长是去了外地,不在师部。所以王占元并不知道在八十三旅的地盘上也发生过战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