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三二八章 事情都好商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三二八章 事情都好商量

首相对于这次和中国人进行的武器交易,觉得应该和法国人学一学;而外交大臣格雷对于帝国在远东地区那些无用但又消耗帝国财政的众多基地很是烦恼,比如中国威海卫和刘公岛。这个地方是英国在德国人占领青岛之后威胁清『政府』租借给他们的,除了和德国人针锋相对,遏制北面俄国人南下,也是当时英国人的目的。但随着日俄战争俄国失败,北面的威胁消失了;随后青岛又被中国人收回,对德国人的防范也没有了对象,整个威海卫租界对英国来说失去了再占领的意义,除了花钱供养这里的英国居民和军队,护养远东舰队几艘老旧的军舰之外,得不到任何好处。

英国驻威海卫办事大臣(最高行政长官)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也即大名鼎鼎的庄士敦,早就给国内去了无数份电报,希望能将自己调回国内,哪怕是去印度次大陆也可以。从中国军队收复青岛,击败日本军队的那一天开始,英国人在威海卫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新任山东将军赵一他并不清楚这个时候威海卫还是英国人的租界地,派出一支军队想进入这里,受阻以后才清楚威海卫现在还是英国人的。这让他很是恼怒,当然是恼怒他自己竟然不知道威海卫现在是被英国人租借这个情况。

虽然军队最好没有进入威海卫,但也没有离这里很远,而是在距离英国人的租界五公里处扎下了营地。对此,大战中的英国『政府』也顾不上找赵一天的麻烦,谁叫赵一天才收拾了英国的敌人德国人,马上翻脸可不好,朋友多一个是没有坏处的。

想要购买中国人的坦克,真金白银是拿出来的,英国『政府』随即想到法国人的做法,正在为威海卫租界烦恼的外交大臣格雷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想法,提前将这个地方交还给中国,再看看中国人有没有其它方面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国人所提出的价格要求,即丢掉了包袱赚到了人情,又能为帝国减少购买坦克的费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在英国国内,因为战争开支费用太大,『政府』方面在国内加大了各种税收,比如和英国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更是翻了一倍;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推出了附加所得税、遗产税,超额利润税等等名义的税收。这些措施让英国国内民众怨声大起,对现任『政府』不满的情绪也在增加;三月份开始,只是伦敦以及伦敦附近的几个城市,就发生了超过十起的民众抗议事件,『逼』迫阿斯奎斯首相降低了部分税收额度。购买中国人的坦克,能不花钱那是最好!

对此赵一天自然很乐意接受。山东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快要变成第二个山西了,如果能够早日将威海卫收回,建成一个军港,就可以和北面的旅顺一上一下港形成钳势,关住渤海的大门,保护京津的安全,顺便还以对对面的朝鲜半岛形成威胁。要知道,从威海卫到对面的朝鲜半岛,直线距离也不过两百多公里,换算成海里也不过一百五十多一点,海军军舰就算以十五节的巡航速度,也只需要十个小时就可以开到。将来要是攻打朝鲜日军,从这里或者青岛出兵最是合适。

威海卫英国人能让出来,那么香港是不是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收回来呢?当赵一天试探着问这个问题时,朱尔典立刻就把头摇的向拨浪鼓,连连说到“no,no,赵将军,这个是不可能的,我根本就无权和将军谈论香港的问题,我看将军还是换一个要求,比如南亚或者南洋,看看能否如愿”。赵一天听完之后叹叹气,在英国高层心目中,现在香港在远东地区位置的重要『性』,和印度是一样的,想要要回来,以区区数十上百辆坦克,确实是不可能的。

最后,赵一天和朱尔典达成协议,以提前交还威海卫租界地为代价,换取远征军(其实是赵一天)在西亚地区的三十五辆z-1型坦克。朱尔典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报告回了国内,并要求在埃及在帝国总督,安排人手和船只运送这些坦克。在电报体积中国西亚远征军的时候,朱尔典就想到了他们在西亚战场上的表现,心想如果这支军队能够出现在欧洲战场,那将对大英帝国军队是英国非常大的助力,所以也就顺便很随意的提了这支军队一下。

让朱尔典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电报发出一个小时之后,当他马上就要踏上南下旅顺的火车离开奉天城时,在奉天驿(奉天南站)站台上,他接到了一份从车站电报房收到,从北京英国使馆发来的电报。一看电报,竟然是从国内转发过来的,这就让朱尔典有些纳闷。要知道,现在在中国虽然是早上十一点多,但这个时间在欧洲的英国伦敦,却只是凌晨四点的样子,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可见国内对这件事是多么重视,一定是首相等内阁大员一夜都没有休息,一看到自己的电报就回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