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四二四章 寺内正毅的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四二四章 寺内正毅的烦恼

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他在『政府』中的工作开展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尽管有山县有朋等元老背后的支持。连军方派系中的一些高级将领也因为各自不同的心思想法对首相的旨意阳奉阴违,推三阻四;比如,出兵到俄国的秋山好古大将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起秋山好古大将,其实是和寺内正毅同一时期的军人,两人年龄也只是相差六岁(寺内年纪要大过秋山)而已。但正是这六岁的差异,让寺内正毅在军队中的发展一直压秋山好古一头;以两人晋升大将的时间来看,寺内是一九〇六年,而秋山则是一九一二年,差了六年之多。这六年,正好是两人年龄的差距。

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决定出兵俄国,军队指挥官人选方面,之所以是秋山好古大将而不是别人,除了人选难挑之外,就是秋山好古大将自动请缨的原因。而秋山自动请缨的原因,对于他来说也很简单,那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的对外战争获得军功,把自己的大将军衔换成元帅称号,最好爵位也能升成伯爵,彻底的和寺内这个老家伙在身份地位上平起平坐。

人这种动物的心理活动很是奇怪,用反复无常、阴晴不定、辗转反侧、搜索枯肠、煞费苦心 、深思熟虑、权衡轻重等等众多的词语都无法道尽;对于寺内正毅,秋山好古就有这样的心思。日俄战争时,作为骑兵第一旅团旅团长的他,之所以会带兵去俄军后方进行一系列差一点送了他『性』命的敢死活动,罪魁祸首就是当时在桂太郎内阁任陆军大臣兼教育总监的寺内正毅。当然,秋山好古因此也成为日本的名人,但在回国的庆功酒宴上,寺内大臣却对秋山说:“你之所以能现在成名,全拜我寺内所赐”!这句话,让已经四十五六岁的秋山好古大记了一辈子。

出兵俄国,开始的时候秋山好古大将还想好好的打是几仗,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尽早获晋升。没有想到寺内正毅会成为新内阁的首相,让他的热情瞬间熄灭大半。作为老牌日本军人,秋山好古大将对日本的忠诚和热爱毋容置疑,只是对寺内正毅个人有看法;这让他在指挥军队作战时多多少少心思会受到一些影响,产生微妙变化。而恰好这一年冬天,日本远征军中有师团出现了士兵因无法习惯俄国寒冷天气,冻伤严重的事件,秋山好古大将借此停止了对德军和奥匈军队的攻击,就地防守。

有人要问了,日本人不是也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家乡也是冰天雪地,怎么跑到远一些的俄国就变得不经“冻”了!这事还得从日本远征军的队伍组成说起。本书第三三三章“日本出兵/革命需要”一章里面有过日军师团组成说明,这里在啰嗦重复一遍,以帮助读者了解。

日军最先出动的远征军队伍由三个陆军师团组成,分别是本土第十五师团、(新组建的)第十八师团,以及由台湾守备混成第一、第二旅团部队,加上一些台湾本土居民组成的第十三师团,全军共计五万余人。问题就出在第十三师团身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因为十三师团是由“台湾守备混成第一、第二旅团部队,加上一些台湾本土居民组成的”。

台湾在哪里?在西太平洋,和日本的纬度差了十五个,和俄国(乌克兰)日军驻兵点更是相差了近四十个。作为纯“南方人”的台湾土着,怎么能经受得了从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的“天南”,到冬天就是冰天雪地和地冻天寒的俄罗斯“地北”这么折腾,不冻死几个才怪。就算有厚实的棉衣大衣,呆在帐篷或者房间里面不出来,日军第十三师团还是有大量的兵员被冻伤,直接冻死的竟达十七人,两个旅团非战斗减员超过了八成,可以是十三师团完全失去战斗力了。最后,师团长安藤严水中将直接找到秋山好古司令官,要求将十三师团撤回国内,因为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只能等天气好转。可要等那个时候,最少还需要两个月时间。

秋山好古大将哪里能让十三师团回去,十三师团有问题,他还有其它师团,像什么早先的十五、十八师团,后来的第三、第七、第十二师团,那都是日军师团中的甲等师团,战斗力比起十三师团这些假日本军,只强不弱。可惜此时的司令官大人,好像失去了再战的兴趣,只是命令各师团做好防卫工作,加强士兵保暖,然后就没有了下文了。法国战场的情况,司令官知道,俄国圣彼得堡发生的暴『乱』政变,东线俄军的变故,大将本人也清楚 。只不过,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说在等候来自国内的一道指令。

通过自己的关系,秋山好古大将已经向皇室内部中某些人发去了消息,希望皇室能够授意内阁对远在万里之外苦寒之地作战的将领予以应有的奖励。最近国内已经传出话来,天皇陛下的大儿子裕仁竟然亲自为他奔走此事,让他感动不已;日俄战争期间,因为他在敌后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使得裕仁殿下对他也是喜爱有加,这次听说他的事情后,就主动出来帮忙说话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