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四三六章 台湾义勇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四三六章 台湾义勇军

起初他们的口号是:“驱逐东洋人,还乡大陆去”,但最后发觉这样的口号有些单一,不能激励台湾本土民众,于是就把口号改成了“驱逐东洋人,还台湾民众自由”,并且把自己队伍起名为“台湾抗日义勇军”。这支队伍成立后几天,王占魁一个人出去了一趟,回来时不知道从哪里带回来了三十几个年轻壮汉,个个身手矫捷,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余清芳和江定几人背后问他,他只是笑而不答,显得很是神秘。

几天后,让几人更加神秘的事情出现了,王占魁竟然带领大家在靠近台南新市街驿的一个小山坡后,挖掘出一批武器弹『药』。这批武器弹『药』足够装备两个连的队伍,里面竟然还有一些连余清芳和江定几人都没有见到过的奇怪武器(q2轻机枪捷克轻机枪的包头版;六零迫击炮),而王占魁和他带来的那批人,对这些奇怪武器显然都非常熟悉,让余清芳和江定觉得这些人一定是大有来头!

有了这批武器,抗日义勇军的队伍也随之扩大,由两百余人扩建到了三百八十人。这些队伍,王占魁只负责指挥他自己原来的一百多人加上后面来的三十余人组成的第一连,剩下的差不多同样多的人数组成第二连,交给了余清芳和江定两人带领,而且要求两人先训练队伍,打仗的事交给他的一连就行了。对此,余江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他们的本领本来就不如王占魁,要不也不会在离开之后又跑回来。

从这一天开始,王占魁的一连就在台南各地展开了抗日活动,甚至连周边的嘉义厅和凤山厅,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在驱赶火消灭了前来征讨的小股日军队伍之后,就没有什么人敢来再招惹他们,于是,沙仔田、芒仔芒、竹围、三埔(以上四村位於今台南县玉井乡),冈仔林、内庄仔庄、左镇(以上四村位於今台南县左镇乡),菁埔寮、中坑、南庄、北寮、竹头崎(以上五村位於今台南县南化乡),以及阿里关、大邱园、茄苳湖这一大片地方都被台湾抗日义勇军说控制。到日台湾总督安东贞美接到报告调派军队前出剿灭时,整个义勇军已经发展到一千三百余人的队伍;这个时候,余清芳、江定和王占魁之间的矛盾又产生了,而且大到几乎不可调和。

余清芳和江定的想法是,现在形势大好,起义队伍实力庞大,应该趁机扩张地盘,扩大队伍,好和前来征讨的日本军队作战。而王占魁的想法和他们正好相反,他认为队伍的扩张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战斗力已经远比以前差,更不用和前来的日军相比了。土地也一样,现在不但不应该扩张,反而要退缩一些,将靠近海边和平原地带让出去,义勇军只控制靠近山区以及山区的地方就可以了。双方的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不欢而散;余江二人带领大队人马继续向外扩张,准备将台南和嘉义两地中间的那些地方也打下来,再扩编一些队伍。

见状王占魁只能苦笑,看来这些台湾本地的汉民思想还是那么的简单,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打拼好像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最后王占魁只能带领自己的两百余人,前出到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观察形势的变化,看看能否帮助到余江二人的部队。毕竟他们也是抗日队伍,和自己一样属于中华民族,可不能见死不救。他很后悔自己没有教导员那样的口才,否则一定会说服他们二人留在后面而不是出山而去。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应该已经猜出这个王占魁来自何处,是何人的下属了。没有错,王占魁是暗影华南局(现在应该叫南洋局)派出来的人。作为福建籍人的王占魁,很早时间就被上面选中,和一批同是福建籍或者『潮』汕籍人员经过系统训练之后,成为派往南洋的主要活动力量。开始的时候台湾并没有被暗影高层关注,只是本着“均衡发展,是地适人”的管理原则,暗影还是给台湾派了几名暗影人员,以王占魁为主。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事赵一天并没有参与,也不知情,完全是暗影高层根据自己工作作出的决定。

王占魁到现在还记得自己临走时领导对自己说的那番话“你们过去,在最初的阶段是得不到对岸帮助的,出了任何状况,都需要你们自己解决;你们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甚至生命威胁的困难。对岸能够给的帮助很有限,除非你在岛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局里才有可能对你们做出下一步的实际支持。在一切还都停留在发展初期阶段,组织上是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发生的,你们的工作只能在地下,地下的地下。直到队伍有了雏形,形势有了一定变化;在你上岛的对方,会出现你熟悉的记号,那代表着你已经成功了,组织将会开始大力支持你的行动,不管是物资方面,还是人员方面”。

对于余清芳和江定几人,王占魁开始是抱着利用他们的心态在与之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而人对岸大陆的上级战队自己的成果。尽管他不清楚对岸的人是如何知晓和掌握他的情况的,但只要能够知道,那就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