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第120章 曾国藩出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绿营兵本来就不堪重用,他们长期不经战事,腐化堕落。”曾国藩。

李翰章谈到骆秉章希望曾国藩出山去省里办团,便把一份禀报递给曾国藩:“今浏阳县里又闹出一桩大案,一个叫周国虞的糙汉,杀了狮山书院廪生王应苹,封存粮仓,准备造反。长毛已闹得翻地覆了,再加上这些土寇闹事,朝廷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应付。前些日子老师没有圣旨不出山,现在圣旨来了,老师可以考虑办起团练了。”

曾国藩:“确实,全省都可以仿照湘乡、新宁等县的样子,把团练办起来,保境安民。可以抵御发逆的入侵,镇压当地土寇,还可以清除奸细,整肃民风。我听闻这次岳州失守,关键原因是奸细在内部作乱,地方失察,倘若没有晏仲武作内应,岳州城决不可能这么快就陷落。”

“老师不出门也能知下事,学生佩服。晏仲武的事,早一个月前就有人告发过。谁知廉昌晏仲武办理水营卖力,襄助官府,忠诚可靠,真是忠奸不辨!”李翰章:“现在好了,各县办团练,全省要有一个人来总管。皇上已经下旨,请恩师主持。”

“皇上竟然有旨,我也不得不从。不过,我要在家终制,也是实情,恐怕精力不足。”曾国藩。

“巡抚大人,除曾侍郎外,就没有第二人了。目前从资历、地位和才具几个方面,没有人比恩师更适合。”李翰章。

曾国藩还是有点犹豫,他其实对自己办好团练没有信心,虽然兼过兵部左堂之职,曾国藩自己并没有亲历过兵事。

曾国藩为人素来胆谨慎,现在要他办团练平长毛,他一时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他问李翰章,:“眼下复出办团练,你怎么看?”

李翰章:“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不过是时势造英雄,正因祸乱并发,乃英雄豪杰崛起之时。恩师现正年富力强,担当大任之时,恩师你过去常教导我们,要有以下为己任之壮志。读圣贤之书,讲经世之学,所为何事?岂不正是为今日拯黎民于水火之中,挽狂澜于江山既倒之时!”

曾国藩:“今日办事,千难万难。老夫半生,一生庸碌无能,今为衰朽残阳,虽有报效之心,酬皇上厚恩,展生平怀抱,但很多事依然让我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李翰章:“恩师今生,一定要入阁拜相,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让史官将自己的业绩记在青史上,激励后世读书人。恩师常,为学只有三门,义理,考核,文章。考核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郑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

曾国藩:“你跟巡抚大人,还要一个人来帮我,我才能出山办团练。他是我的同乡,目前也正丁忧在家,隐居东山梓木洞。”

“你的是郭筠仙?”李翰章:“听闻郭筠仙这人事业心极重,他想匡时济世,但又无领袖群伦之才,只能因人成事。”

“郭筠仙是个人才。”曾国藩:“他如果来帮我,团练的事就事半功倍了。你也过来帮我吧,对兵马来,粮草很重要,你来帮我筹集粮草。”

“恩师有需要,我自当帮忙。”李翰章:“巡抚大人还给你找了一个帮手,罗泽南。”

“那太好了!”曾国藩:“巡抚大人还真是想得周到。你带着我的书信,先去拜会郭嵩焘,请他协助在湖南办团练。”

郭嵩焘跟左宗棠是湘阴老乡,他五年前中进士点翰林,但官运不济,还未散馆,母亲便病逝,几个月后,父亲又跟着母亲去了,于是他母忧、父忧一起丁,不得出仕,只好专研学问,为学颇杂,三教九流、文地理,他都曾用功钻研过;更兼精通相面拆字、卜卦扶乩、阴阳风水。

太平军围长沙时,他估计马上就会到湘阴来,遂携家带口迁移东山梓木洞,在幽深的山谷里居住。

李翰章带着曾国藩的书信来访,跟郭嵩焘了一下当时的时局。

“这真是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郭嵩焘看完信,感慨地:“我来梓木洞才几个月,季高已当上巡抚的师爷,涤生已奔丧回到荷叶塘,又要奉旨办团练了。”

李翰章点点头,曾国藩想请他出山协助办团练。

郭嵩焘却推辞道:“我和涤生相交十多年,他邀请我帮忙,本应该立即答应,但这个使命我大概完成不了。”

“也未见得。”李翰章:“恩师志大才高,识见闳通,是当今廷臣中的凤毛麟角。他素抱澄清寰宇之志,现遇绝好机会。又有巡抚大人鼎力相助,你们此去长沙,我包你马到成功。”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郭嵩焘摇摇头,“曾涤生虽胸有大志,但处事却极为谨慎。一事当前,顾虑甚多。他在籍守制,素来拘于名节,他不会做那种惹人取笑的事。再他一介书生,练勇带兵,非其所长,能否有大的成效,平了长毛,他也不能不有所顾虑。一旦失败,他就前程尽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