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小村官秘史 > 第475章 教育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宝来忙呵斥孩子:“没大没!『奶』『奶的意思,你根本没明白。我讲个故事给你听,看你能不能悟出什么名堂来?李广将军,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虏获最多,做了汉朝的中郎将。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他冲锋陷阵、杀寇立功和与猛兽搏斗英勇救驾,因而文帝:‘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呢!’李广将军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致使匈奴人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然而,这位战功卓着、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故事。”

晓萍听得津津有味,她眨巴眨巴眼睛:“我学过《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郑老师,李广将军武艺高强,一箭『射』进石棱之中,真是神武盖世。”

张健推了推厚眼镜片,诱导她:“你,这么大一个有本事的人,他怎么没封侯呢?”

“封侯是什么?”晓东抬起黑豆豆,一脸疑『惑』。

“封侯啊——”张健一时还有点蒙圈。

“快。不。你别喝酒。”刘艳梅没想到晓东一个幼稚的问题,问得张健出黑汗了。

“封侯啊,是古代封拜侯爵。”韩宝来赶紧救应老同学。

“侯爵是什么官?”新也加入了刨根问底的行粒

“封侯一般指封爵。古代做官一般不能世袭,所以官员的后代也会落魄,赢富不过三代’之称,而封爵之后,能够世袭爵位,代代‘吃皇粮’,所以封爵是当时人们的终极奋斗目标。古代爵位各个时期都不同,最早的封侯就是周朝的爵位,分为‘公、候、伯、子、寞五等。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对功臣大加封赏,其中封的最多的就是侯爵,比如留候张良,淮阴侯韩信。所以后人将封爵都通称为封侯了。而刘邦后来将七个异姓王诛杀之后,历朝历代都基本不再封异姓王。所以封爵就成了人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了。当然并不一定是封为侯爵,比如明朝张辅就是英国公,公是公爵。现在有很多玉器美其名曰‘代代封侯’,意指吉祥如意,延伸为代代封候,即代代相传,图得就是吉祥,另也是增加卖点一个重中之重!”

“哇,韩宝来,你研读历史没有白研读,果然长学问了!”张健听了韩宝来的解,那是赞不绝口。

“高手!高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刘昆也深为叹服。

陈老爹是读过旧式学堂的,他对经、史、子、集中的典故了如指掌,他沉『吟』片刻:“其实这是一个历史公案,李广难封还有复杂的原因。宝来,你可有研究?”

“我们喝酒,大家共同喝一杯,我就一个原因。好不好?”韩宝来也是年轻气盛,偶尔兴来所至,也想卖弄一番,何况可以给孩子们做个读书的榜样。

“校我倒酒。”陈桂山对于读书,他是门外汉。

“一,李广军功不够。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主要任务为防守工作,而武帝其间的五次主动出击战中却以三次未遇敌和二次覆没告终。虽经七十余战却从未达到封侯的标准。当时封侯的标准: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或者斩敌千人以上;或者攻城掠地,开疆辟地。李广军功都算不上。”

“嗯。”陈老爹颔首同意,大家共同喝一杯。韩宝来自己也不例外。

“二,李广自负。因为自己箭法好而要求自己在十步之内非不中不『射』,常常由于这个原因离敌人太近而被围困,守城时曾经亲率三百士兵离开守军去追匈奴的三个『射』雕者,身为一郡之守却离开职守之地率三百士兵去追三个『射』雕者,从此行为中可看出李广欠缺大局观,事情考虑不分轻重缓急。如若『射』雕者为诱敌之计,匈奴在李广离开后的夜里前来偷袭,后果又将会何等惨重。从这一点上看李广为将有所欠缺韬略。”

“嗯。”陈老爹再次颔首赞同。喝第二杯。

“三,李广治军法度不严。李广主张人人自便,幕府文书极尽简便。这样虽然方便了士兵个人,却散漫了军队整体。从考古出土文书中我们得窥西汉幕府文书之内容,其中详细到每个士卒的姓名相貌特征,每有哪些人生病,什么病,用了什么『药』,哪个时间段谁替换了谁的岗位等等一系列内容。面面俱到的近乎一部部监控录像。这样无论出了什么事情都具体到时间和个人。而李广嫌这些文书麻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一些情况无法及时了解。而军队最重要的莫过于整体素质,不愿受苦的士兵在宽松的环境下又如何能达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行军效果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