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永不解密 > 第六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是,粤省不是**吗?我不知道她们教得好不好,但是我知道她们用得好啊,哥哥姐姐们老是说他们又不要出国,英语学了有什么用,大家明白了重要性,那学起来就有劲了啊!”李小强急忙解释道,他主要考虑的就是粤省是**前沿,引领全国的风气,没看到后来大家不是还要跟着磁带学粤语吗,如果是粤省的老师,应该不至于是教哑巴英语,而且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新的见识,开阔新的眼界,别老是守着团里大院的这一亩三分地当自己已经拥有了全世界。

“嗯,我知道了。那好吧,我答应你,不把你提建议的事情说出去,等下你回去,叫你爸爸到我办公室,不,待会我自己给他打电话,你放心吧,要是再想到什么好点子,你可以直接到我办公室来跟我说。”孔斯己对李小强非常满意,这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孩子,得到了他的认可和青睐。他也不会抢小孩子的功劳,待会就和他爸爸把这件事商量好,就当是他爸爸提出来的好了,再去跟赵团长说,拍板以后就上会研究,已经在放暑假了,时间要抓紧。

到粤省去请英语老师,这就补上了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可操作性极强,这是大好事,孩子的成绩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可以出现转机,那就不用送回老家去读书了,免得老婆整天唠叨抱怨,敲盆子打碗的,真的是太好了。孔斯己想想就高兴,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颜,甚至还放下身段,笑眯眯地答应和李小强勾手指,完成以示说话算数的约定仪式。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大一小两个小拇指头勾在一起,打响了军直属炮团教育体制**的第一枪。

三天以后,在团党委临时会议上,孔斯己政委提议:根据他和李禁副参谋长的建议,为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能通过第二课堂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团里拟从团副业收入经费中拿一笔钱出来,成立学习兴趣班,请湘省和粤省的名校名师来给孩子们上课,暂时以中学生为主,暂定为期一个月。谁赞成?谁反对?

是的,没有搞错,名字就是学习兴趣班,不叫补习班,也不叫培训班,是为了孩子们对学习有兴趣而**创办的一个临时性的第二课堂,全是当下时髦的不犯禁的词汇,至于孩子们是不是愿意放弃暑假的休息娱乐时间,自发自愿自觉地参加这个兴趣班,呵呵!这砂钵大的拳头和细细长长的竹篾片,你认不认得?!

反对是不可能反对的,大家赞成还来不及呢,团级干部谁家没孩子啊,而且大部分家属都办了随军手续,孩子跟着部队成绩老不好,一定是调皮,打一顿也好不了,家长们都愁死了,如果能参加团里面暑假期间**的第二课堂,一定有疗效。

就算不愁孩子的学习,也愁这两个月孩子的管理啊,吃完早饭就呼朋唤友地出去疯去了,下塘捉鱼,上树掏鸟,跑到河里游泳,爬到围墙上往下蹦,危险的事情就没有不敢干的,到了吃饭的时间,要家长扯着喉咙喊半天才回家,还乱吃东西,去年暑假的时候,几个孩子居然捉到了一条四脚蛇(蜥蜴),然后就囫囵地生了堆火烤着吃了,结果突发甲型肝炎紧急送到了陆军医院,治了好久才治好,搞得家属队里鸡飞狗跳,团里愿意出面把孩子们管(关)起来,还有名校老师补课,那简直是真的太好了,太为干部们着想了,要举双手赞成。

孔斯己提出这个计划是几乎有十成把握的,这事办不办得成,办出什么效果,关键还在于选好聘请来教课的老师。

孔斯己是湘省龙城县人,早年在龙城学校毕业后参军入伍,投笔从戎,他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从省城或者市里请名校名师,一是一时找不到关系请老师的难度大,二是老师讲课过于先进导致孩子们可能跟不上,要请就从自己的母校请,而且自己回去探亲时发现和校长还是同一届的同学,交情还不错,老师们的情况也好打听,而且那里可是红太阳初升时照耀过的地方,是龙城及周边县市人们心中向往的好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斐然,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

而且,湘粤桂三省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实打实地摆在桌面上任大家选,湘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考试大省,教育强省,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挂在书院门口的牌子并非是浪得虚名,而是一代接一代的人才辈出给抬起来的,自古以来文风学风湘省就比其它两省要昌盛,底子都要雄厚几分,所以选湘省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大家打心底里放心。

老孔和赵团长商量过之后,就给老家的龙城学校打过电话,对方得知部队面临的困难请求支援时,表现得非常热情,满口答应抽调最优秀的老师来帮助家乡子弟兵的子弟们提高学习成绩,双方在电话里已经把事情都谈妥了,就等龙城学校选拔好文理方面的老师等团里通知,再搭乘火车过来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