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374章 堂堂正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次战事,我决定让他下放到你这里,你帮我带带他。他跟着我,不一定能见到真正的阵前厮杀之事。”

以大汉现在的实力,再以冯大司马现在的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不需要冯大司马亲临阵前。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只能说明,阵前的情况,不太妙。

丞相时代是流行清俭之风,到了大司马时代,务实践实求实,渐成风气。

所以杜预被扔到前线接触实务,王含倒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这个是王濬王士治,以前曾出任过河东从事,对河东也算是熟悉,前些时候有人举荐到我这里。”

“现在我把他放到你这里,你也帮我看看,他有几分本事。”

王濬是弘农大族出身,能被儿子看上眼,又能得到杜预的认可,还能通过冯大司马底下的人有意无意的考核。

足以看得出确实是有几分本事在身上。

是人才,又能代表弘农豪右对大汉新政的态度,冯大司马自然也愿意给他机会。

当然,这绝对不是看在自己的儿子想要尝试练手的份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弘农东接雒阳,西连关中,北边与河东相望,算得上是一个战略要地。

弘农王氏挑选这个时间点站出来,不得不说,世家大族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

不过也是好事,至少雒阳的驻军,能凭空多出一批粮草。

王含对弘农王氏不关心,但君侯的话他听懂了:

这个王士治,估计被中都护府参谋团列入了观察名单。

非武学院出身,却又有志于从军的有才郎君,想要施展平生之志,参谋团就是最好的途径。

不然,那就只能从最底层的兵卒一步一步做起,能不能熬得出来还是另说。

毕竟阵前厮杀,贼人的兵器可不会因为你多识几个字就会区别对待。

一刀攮进去,都会倒下。

眼前这位王郎君,看起来年纪不小了,就算是进入武学院,估计也是只能选择三个月的进修班。

如果能进入参谋团,那就不一样了。

-----------------

与王含交谈过后,冯大司马没有过多停留,马不停蹄又向着下一站——上党——匆匆赶去。

相比于对此战有所疑惑的王含,同样是被冯大司马一手提拔起来的石苞,则是拍着胸口表态:

上党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可以从太行陉和白陉进攻河内。

石苞的表态,让冯大司马有些意外。

不管是姜维还是王含,都曾对眼下出兵河北提出过自己的疑问。

唯独到了石苞这里,既没有对冬日出兵河北有一丝异议,也没有对在冬日里通过太行八陉这等难行险道提出疑问。

冯大司马不由地有些好奇地问道:“仲容对此战有何看法?”

石苞对冯大司马这个话,脸上泛起诧异:

“大汉必胜,岂有疑耶?”

“哦?”冯大司马看到石苞这般理所当然的神情,脸上的神情比石苞还诧异:

“仲容有何高论?”

我都没有这个信心。

没想到石苞居然当真侃侃而谈起来:

“两军交战,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天下群贼四起,但大汉仍是天下之正,大义名份所在,此可谓天时。”

“并州,天下屋脊是也。东瞰河北,南俯中原,如今汉攻贼守,太行数陉,皆可通行,贼人就算是能依关隘守得一时,然则岂不闻久守必失之理?此可谓地利。”

“自大汉讨贼以来,贼人先失凉州,再失关中,又失并州河东河南,君臣失和,权臣相争,不是仇敌,胜似仇敌。”

“贼人治下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士吏无不引颈望西,渴慕归汉,如大河奔海而不可收。”

“反观大汉,明君在位,仁爱有义;贤臣在庭,治国运筹;猛将在军,锐不可当;百姓在野,鼓腹讴歌。此可谓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皆利,岂有不胜之理?”

听到石苞这一番话,冯大司马不禁拊掌而叹:

“仲容此言,委实是让吾心大定。”

不待石苞谦虚,冯大司马又略带有感叹的语气说道:

“太行八陉,三陉在上党(即太行陉、白陉、滏口陉),故而上党在此战中,至关重要,我原本还有些担心这里,如今看来,吾无忧矣。”

“镇南将军不日将会渡过大河北上攻打河内,上党这里,我就全权交给你了,你可见机行事,呼应镇南将军在河内的行动。”

石苞大喜,行礼道:

“喏!末将必不负大司马重托!”

冯大司马看向自家门下这个有恶狗之称的男人,脸上露出笑容:

“我相信你。”

河东上党的世家大族,都说石仲容是只会咬人的恶狗,但冯大司马知道,他的军略,同样是难得。

遥想当年此人初见自己时,就一口道破了曹真的意图。

这几年镇守上党,不但把魏延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同时还把上党的地头蛇收拾得干干净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