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十里山茶花 > 第262章 还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怀瑾带着叛乱的胡夷新王回朝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一回来上朝就被刘淮下旨升为尚书令。

刘淮推行改革新政正是用人之时,杨怀瑾还有他扶持的那些寒门庶子,正中刘淮下怀。

“杨尚书对此有何建议啊?”

红袍官服绣以对雁,羊皮官靴,腰革玉带衬得矜贵。杨怀瑾暗道,一回来就把烂摊子往这边撂,就不容先喘口气?他恭敬,回的不卑不亢,“陛下圣明,此新法可行,只要上行下效,剥去繁冗多置的官位,各司其职,国运只会更昌盛。”

都是一些场面话,杨怀瑾想,你不就是要我附和你吗?怕有老臣反对,拿我来挡剑。

刘淮面上要装的淡然,还要询问一下其余重臣。其实顾国公的人脉权势不错,早就暗中给那些人说过其中利害关系,大多数人犹豫个半天也就答应了,左右不会真把自己罢官,那些吃皇粮不干事的也该整治整治了。而那些冥顽固执的官员,竟然去老相国府找桓甫出山了。

旁人见他这么多年不曾出府,也就当诉苦来说了一遭。谁知这像老鳖一般的老相国,竟然为了此事出府了,不止如此,还上了早朝。

“且慢。”桓甫出声断了杨怀瑾的话。他被刘淮赐座殿前,一张太师椅念他年事已高又是老臣,不必行礼。刘淮此举足以显赫其在朝野的身份地位,所以旁人心知肚明,都等着好戏开锣。

桓甫当然不会同意推行新政,那岂不是削弱不少他的旧党势力,那些迂腐老臣子子孙孙沿袭封官厚禄,突然没了怎么可能不闹腾。

“老臣惭愧,这么多年久不在朝野,不问世事,听闻陛下有心改制,特来瞻听一二。”桓甫侧了身子抱拳微低头。

刘淮别人的面子可以驳回,但老相国桓甫的面子却不能不给。“桓老严重,本就是先参详谈论,朕知道但凡推行法令法制,必是要研磨一段时日的。诸位公卿大臣可以各抒己见。”

众人纷纷相觑,使了眼色后才有人躬身上前,“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淮暗道不让你们讲还不得憋死你们,明面上笑的和睦,“严大人但说无妨。”

那人姓严,是个刚补上空缺的监察御史。“陛下,这东阁一说,臣以为不合理,有违先帝法令。削免罢辍一些闲散官职,尚可以使各官职司部间更紧密合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朝廷开支。但东阁一设,位卑权轻的官员皆会心寒,以为陛下不看重不信任他们。”

“胡言乱语。”顾国公站出来道,“东阁一设,朝野大小事务皆有陛下执掌,尔等是怕不能再结党营私,不能再明争暗斗互相排挤,所以是心虚了。”

“话不能这么说吧!顾国公嫡女正得圣宠,想来也不在乎这政改之后的利弊权衡了。”

“举贤唯亲是不是你们,法不责权贵是不是你们,如今改制,自然就不留插科打诨的冗官,你们急得跳墙。。。”

唇枪舌战,这些人夹枪带炮的各自为营,最后刘淮一声喝止,“荒唐!都给朕住口!”这才散了场。

众人纷纷下了早朝,回去的路上还在三言两句议论着刘淮的用心:这不是要专权吗?陛下想必是不再信任三司六部了,设了东阁,直接对其一人负责。且又不设辅政大臣,那一品朝官之中,也不会再有一派盛衰的麻烦。

杨怀瑾望着其他人离开,没有离宫而是直接入内廷等在了御书房门口。这呼耶谟已经入死牢,封地那边暂时遏制住了叛乱,只等刘淮开口才知道如何清理接下来的事情。

最重要的,他已经联络上老张,得知阿初就在太学殿。今日,一定从宫中将阿初光明正大带回去。

没料到等了两盏茶的功夫,御书房的门扉才打开,珠帘一撩,见那桓甫相国一身绛紫官袍从内步出。

杨怀瑾垂眸微低头,恭敬道:“见过相国大人。”之前对这老相国只有耳听未有亲见,所以摸不清对方是个什么路数。今日得见,却有老态龙钟,但依旧难掩目光锋锐。

桓甫紧了紧身上褐色裘服,半张半阖的老眼看着长廊外的花园。总有些傲寒的花团锦簇,几颗松柏树枝从墙垣间垂下来。

“老夫记得在早朝见过你,你是杨怀瑾杨大人吧?哎,胡鹏那小子没死前,还说要把你向我引荐一番,可惜他匆匆就去了。对了,他死的案子是陛下交由你查办的吧?当时也没个什么结案的说法,搁置下来这么久。。。”

杨怀瑾心头一震,面容平静,没有将惊疑的心绪外露,从容道:“回相国大人,那件案子是交由都尉府延尉大人查办的,下官无权过问,而且案子拖到现在也有一月多了,怀瑾刚从封地回来,不太清楚其中细节。”

桓甫收回落在外头的目光,视线移到杨怀瑾那身官袍上下打量,隐隐含锐:“杨大人俊才英朗,有些话老夫也不想说透。你心里早该有个可疑的人,偏偏那人对你有些重要,你即便有证据也势必不会相信,犹犹豫豫间就错过了真相。”

杨怀瑾宽袖下的手握成了拳,面色微变,眼神渐渐带了凉意,“相国大人所言,怀瑾先记下了。还有急事,怀瑾得面见陛下。若有机会,定上府拜访。”

说完,颔首示意。桓甫看着杨怀瑾头也不回就进了御书房,突然轻笑一声带着些恶意,“不知好歹。”

梨花龙案,案上磊着几层奏折,左右放着宝砚和笔筒,四角还是龙息鼎炉。大理石地面泛着光,杨怀瑾跪下行礼,“陛下,臣不负辱命,还请陛下信守一诺。”

刘淮眉头皱得紧,没有回应,也没有让杨怀瑾起身。下朝后就换下了龙袍,就绣龙常服一身,坠珠冠冕也换成了嵌珠玉的金冠侧孔插金簪一支,叹气的时候,头一低,看不清神色。

“杨怀瑾,朕先前问你,清不清楚你那小奴才是谁?你如今还是不知道吗?”

杨怀瑾气息一滞:刘淮这话什么意思?难道阿初的身份已经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