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上海繁华 > 第168章 心照不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罗斌贪蠹事件后这样的结果,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当然使得王一元他们印刷厂,对这家奉贤家纺公司业务的开展就显得顺顺利利,水到渠成而且一切都顺理成章。

没过多久,家纺厂老板亲自带队,带了家纺厂相关部门的一大拨人,其中就包括了老朱,浩浩荡荡的到了印刷厂调研考察。

这次整个的参观过程和安排,王一元在这之前和老朱通过很多次的电话,所以准备相当的充分。不过,在当天考察的现场,他和老朱在交往上,又非常的注意了分寸,两个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既显得比较熟悉,又不让人觉得他们之间很是熟络。

家纺厂老板姓周,周老板对老朱推荐的王一元他们印刷厂的包装设计很重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尽管成本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要,并且确是也比原来下降了许多。

他看过印刷厂后,对这间工厂的现场管理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称之为震撼,也或者说是引起了周老板的一些共鸣。

一是车间管理。车间虽然不是很大,在印刷厂最多算是中等规模,但是车间的现场管理,特别是干净整洁和井井有条的工作环境,还是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是整个工厂的管理层,除了王一元和王丽萍,还有一个坐办公室的刘敏,但正规来说,他们都不严格算是工厂的管理人员,真正的管理其实就肖云华一个人。

工厂虽说还有几个主管,但都是不脱产的,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具体的生产操作人员,所以在管理上有一种天生的优势,就是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程序非常的熟悉,这样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工厂的管理效率和作业水平。

周老板不由得心里面想道,五六十号左右人马的工厂,也算是不小的一片厂了,这么多的工序工位,生产和质量,还包括了仓库的进货出货,靠一个人完全管理,关键是这个人还觉得不是很累。他觉得这是一个创举,这其中肯定有它自己的方法和奥秘。

三是管理人员的年轻和工厂管理方面的对比,大大的超过了家纺厂老板的想象。就这么三个外地的年轻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几乎是白手起家,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这位周老板也是自己创业过来的人,对此很有感触,他在其中很容易就看到了当年自己曾经的影子。呵呵,这几个年轻人,其中的艰辛和过程肯定都是不容易的,这是周老板当时心里真实的想法。

四是整个的工厂员工从上到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很明显的昂扬向上,团结默契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并且看得出来都是发自内心的。

后来他一了解到工厂实行的是股份制,基本上所有员工都会有持股。他对此表现出来了更大的兴趣,接连问了王一元他们很多相关的股份制方面的问题。

看过车间,又在会议室听取了王一元他们工厂,关于个性化一站式客户印刷管理解决方案的汇报。报告会的效果非常好,宾主双方还就双方关切的话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王一元顺势邀请周老板一行去食堂就餐。周老板他们本来是没有打算在印刷厂吃饭的,但他一听王一元说是去食堂吃饭,想了想,于是答应了。

当然,在这次午餐的准备上,王一元特别注意没有去做额外的安排,就和平常基本一样,只是多烧了几只上海本地的菜肴,另外,就是食堂的整个环境,派工人从里到外进行了仔仔细细的清理清扫。

每个人都是拿了餐盘餐具,自己去窗口打菜盛饭,自然周老板也是这样端盘子打饭菜。王丽萍本想着过去帮周老板的忙,但被王一元悄悄的制止了。

王一元对周老板轻声说道,周总,因为是工作时间,我们就吃个便饭,酒之类的也下次专门请你喝吧,请您理解?

周老板摆摆手,连声说道,这就很好,这就很好的。他显得很是胃口大开,吃完后少见的去加了米饭,还特意的在米饭上面浇了一些肉汤。

按实际来说,食堂的就餐条件说不上很好,但是这顿饭家纺厂的每个人都是吃的津津有味,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他们周老板带头的缘故。

当天晚上,老朱给王一元打电话,说了他们老板在回去的车上说的那些话,他们老板主要的意思,以后可以加大和印刷厂的合作。

老朱电话里笑道,小王,你今天的午餐特别出彩啊。估计也只有你能干的出来,讲实话,我一开始都是替你捏了一把汗的。

王一元故意笑道,老朱,我们一般都是这样吃的啊,我就有一些不明白了,你们老板平时怎么吃饭的?

呵呵,吃食堂?我们老板都是有专门厨师做饭菜的?晓得不?你要知道,不要说是食堂,以前他连工厂都是不太来的,都是在市区的大酒店里面谈生意的。老朱说道,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行情不好,所以他才把重心转到了工厂管理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