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灵智上人 > 第四十三章 活佛在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林寺香火渐盛,来往的香客越来越多,文人『骚』客更是不少。其中有一人,名胥持国,字秉钧,代州繁畤人,经童出身,累调博野县丞,后官拜大金通奉大夫,枢密副使,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

不过此时的他才约莫三十余岁,乃是金国的大理丞。正微服与几个好友在恒山大林寺当中游玩。因其文采斐然,这些时日,与大林寺几位首座引为知己。

这日一早,他推开禅房大门,望着恒山精致,只觉心旷神怡。忽然,他听见大笑三声从远处传来,后又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念诵经文,只是隔得太远,听不太真切。这时,又见到十余名和尚行『色』匆匆的往大雄宝殿而去,心中好奇,忙拉住其中一人道:“小师傅,你们这般行『色』匆匆,可是大林寺中发生了大事?”

那么小和尚被人拉住,面『露』不耐烦的神『色』,不过见他言语客气,不好发作,只得道:“咱们主持在宣讲大法,正是难得的机缘。文殊院首座宏济大师有令,大林寺僧人放下手头上一切,赶至大雄宝殿。”

便在这时,一名年龄稍大的和尚转过头来道:“慧可,还罗嗦什么?莫耽误了时辰。”说完,又对着胥持国道:“这位施主,要是好奇,便同咱们一道去吧,只是不可喧哗。”说罢,也不理他,只是匆匆往上而去。

胥持国一愣,这才跟在这一行人身后,往大雄宝殿而去。等赶到大雄宝殿的时候,只见广场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身影,一个个盘膝而坐,面『色』凝重,一个雄浑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他环视一周,眼睛一亮,悄悄走到几个好友身边。

其中一人看了他一眼,低声道:“秉钧兄来得为何如此之慢?”

胥持国拱手为礼,正要寒暄,那人伸手一拦,示意无需多礼,紧跟着道:“切莫错失大好机缘。”

胥持国这才挨着那人坐下,凝神静听。这时,灵智正好讲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世尊所谓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短短几句,胥持国神『色』大变。他饱读诗书,是正经的儒家弟子,这几句当中的意思自然明了。但是他却从来没听过这等震耳欲聋的道理,一时间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只是静静的聆听,同时用心记下经文。

灵智讲罢《大日如来经》经文,大林寺大小僧人齐齐念诵佛号:“阿弥陀佛,多谢主持开悟。”而在大林寺聆听灵智讲经的善男信女,也一个个恭敬行礼。

宏济老和尚他们的感觉又不一样,之前见识过灵智深厚的内力,高明的武学,心中虽然佩服,却也并如这般佩服。毕竟身为佛门弟子,只有在对于佛经教义,佛法微言上的见识超过自己,才值得他们钦佩。此时《大日如来经》一出,他们彻底知道了灵智一身佛法远在他们之上,早已到了无法形容的境界,心中钦佩之余更是涌起一股自豪感,说到底灵智乃是他们大林寺的主持。

而灵目等原本的密宗弟子,早就在心中将灵智神化到了一定高度,此时经书一出,他们也只认为乃是理所当然,反而并不觉得如何诧异。

胥持国等读书人,所获也颇多,甚至隐隐有一种感觉,这灵智上人一身儒学只怕也非同小可,否则又何如能做出这等旷世经文?他们几人将各自背诵的经文一一道出,相互印证,又通过请教大林寺的僧人,将经文补全,各自抄录一份之后,下了大林寺。

今日一场法会,随着那些善男信女的宣扬,再加上那些书生将《大日如来经》传播给知交好友,门人弟子,短短月余,将灵智的名声推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前灵智的声明虽然在武林当中颇为响亮,西北地界以及恒山左近的老百姓也知道他的威名,但是更多的还是每人听过。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灵智真真正正称得上天下皆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个都知道恒山之上居住这一个佛法精湛,心地仁善的高僧。甚至一些受过大林寺僧人的老百姓直接将灵智当作活佛在世,有些还在家供奉灵智的牌位,逢年过节焚香跪拜。也不知道灵智这货得知种种情形之后是个什么心情?想来是十分得意的罢。

至于大林寺当中,文殊院的僧人连夜将经文收录成册,同时抄录五百份,虽不至于人手一本,但是也可使许多人仔细研习。越是深究下去,对于灵智的佩服越多,同时各自的境界提升得飞快。一直以来,佛门当中有许多相悖的理论,许许多多的僧人甚至越研习越困『惑』,此时灵智的《大日如来经》一出,那些本来陷入困『惑』的僧人一个个又重新找到了方向,逐渐摒弃自身一些陋习,尽量少空谈而做实事,真真正正往“知行合一”的方向去走。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

这恒山之上的苍松翠柏已换了三次衣装,大林寺也建寺三年有余。

随着大林寺弟子救治天下,大金、西夏两国为了结交密宗,将《大日如来经》刊印数次,传扬天下,灵智彻底坐实了这个“活佛”这个称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