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朝假太监 > 第232章 调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珣终于出京了,随行的除了三个女眷,还有五百亲兵卫队,虽然叶珣很不喜欢张扬,可作为代天巡狩的钦差,一些必要的仪仗还是得有的,而这些士兵,也都是西厂挑选出来的高手。

叶珣的第一站是大同,开始朱常洛也以为叶珣第一站会下江南,但叶珣给他的解释是山西多矿,而且对蒙古等部族的榷场多分布在宣大一线的九边,所以要先从哪里开始治理考察。

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叶珣还有深一层的意思不能对朱常洛说,那就是叶珣早就惦记的,剩下那七家汉奸的家产和商业链。

国家缺钱,叶珣家也没有余粮了,不让这些汉奸们倾家荡产,怎对得起他们?

知道了叶珣的行踪后,江南籍官员们的心都放了下去,虽说之前都给叶珣送了不少银子,可谁都知道这死太监贪得无厌,说的好听是巡视,还不如说是借机发财呢,不搂个盆满钵满,他怎肯回来?

现在好了,叶珣去宣大了,看来还是之前送的银子起作用了,而且他这一来一回,还说不上多长时间呢,运作好的话,说不定过了年就把他弄回京,也就无需再去祸害江南了。

叶珣前脚刚离开京城,后脚朝堂上就吵做了一团,而这次却不是什么党争,而是东林党自己内部火拼起来了。

事情的起因当然还是叶珣出任这个代天巡狩太监的职务,不过鬼才知道这个缘由中夹杂着多少私货。

以左光斗和杨链为首的激进派,直接就在朝堂上向刘一璟和韩旷两位大学士开炮,问他们为何出尔反尔,答应皇帝这个违反祖制,又不负责任的任命?

这件事可有点不好解释了,因为前一天这俩大佬还态度坚决地一致反对皇帝的这道旨意,可转过天却又跑去求皇帝下发这道旨意,这是什么行为?是典型的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实在太有损东林党人的脸面了。

面对两个咄咄逼人的激进分子,刘一璟和韩旷不是不想解释,一是不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解释,二是有些话不能说。

原来就在他们去找皇帝的头一天,他们几乎是同时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信中直接点明皇帝已经开始猜忌东林党,叶珣出巡,就是冲着东林党去的,但他们一定要促成此事,因为这是他们在皇帝心中重新树立形象的好机会,而且还可借此机会整倒叶珣等等。

事实上刘一璟和韩旷已经明显感觉到皇帝最近在有意疏远他们,而且还公然支持反对他们东林党人政见的李待问等人。

而之前叶珣弄出来那个什么海商的事,也着实给东林党人上了一课。

朝廷缺钱的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叶珣弄到银子后又送到了户部,要说这里面没有皇帝的影子,谁信啊!

写这封信的人口气很大,而且切中实际,其中最让两位下决心改变初衷的,则是信中明确地告诉他们,已经掌握了他们之前干过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甚至还有一些他们家中的隐私等等。

而只要促成此事,就可以继续替他们隐瞒下去。

两个老家伙在朝堂起起伏伏多年,谁的身上也不干净,所以拿到这封信后,两人可说是又惊又怕,这写信的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而且还公然威胁当朝内阁大臣,他究竟想干什么?

当天深夜,两个各怀鬼胎的老家伙就坐在了一起,不过当然不能说信的事,而是讨论了一下这件事的利弊。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得到皇帝的认可,才是他们最大的胜利。

而叶珣是很厉害,不过一阉人尔,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不过这个死太监实在是够讨厌,若有机会除掉的话,那也是再好不过的,这封神秘来信中隐藏的意思,显然是要趁叶珣这次出京干掉他。

出于共同的理想和目的,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这才有了之后的事情。

两个老家伙是内阁大学士,现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两个后辈这般逼问,脸上顿时也挂不住了,也就开始与左、杨二人争吵起来。

双方争论,自然也都有一些摇旗呐喊的帮手,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旁推波助澜,一时间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顿时变的仿佛菜市场一般,别提有多热闹了。

原本一心处理政务的朱常洛被吵的不厌其烦,干脆一甩袖子退朝了。

激怒了皇帝,东林党人都傻了,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软弱太子吗?

随着皇帝的离开,原本已经吵翻天的朝堂上,忽然诡异地静了下去。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皇帝变了,变得如此陌生,大明朝堂上演全武行是经常事,今天还算文明的,没有动手。

以前出现这种情况,皇帝都会劝架,当个和事佬在中间和稀泥,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今天却完全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刘一璟看着呆愣的左光斗和杨链等人,冷哼一声道:“还等什么!诸君还不随我去向陛下请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