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娘娘,快更新啊 > 第178章 太后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临终前对康熙说:“哀家不能再照顾你了,你,你要好好保重。储君之位,悬而未决,并非好事。”

皇帝泪流满面,说道:“皇额娘,您走了,儿臣在这世上再没有人心疼了。”

他也人到暮年,儿孙都为利益汲汲营营,养母的话让康熙下定了决心。

虽然对左思右想,选出来的继承人并不是那么满意,但是这大清国经受不起折腾了。

太后也很难过,这个孩子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处处以自己为先。

如今,为了储位,父子失和,旁人都觉着皇帝喜怒无常,只有她知其不易。

她感到眼皮越来越沉,再顾不得旁的了,说道:“皇帝,你,把哀家葬在他旁边吧!我死后看着他就好,不想再跟孝献争了。”

说完这句话,她就垂下了眼睛,再也没有动静了。

康熙大恸,涕泪交加,宛若孩童,他知道这世上最后一个怜惜他,照拂他的慈母也离开了。

“万岁爷,万岁爷”,随着宫人们的一阵惊呼,康熙昏死过去了。

他强撑着病体到慈宁宫,实际上自己还发着高烧,此时悲痛交加,体力不支了。

清璇知此噩耗,非常难过,仁宪太后并不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她都被笼罩在孝庄皇太后的庇佑下,没有多少自己的话语权。

孝庄死后,她也甚少『插』手宫务,只是时不时作为长辈,关心关心康熙的身体和子女。

不管是对于槿儿还是明达的婚事,太后娘娘都费了不少心思,清璇十分感激。

因此,虽然宫中的葬礼,仪式繁琐,需要不停地叩拜,清璇也不愿省事偷懒。

她由衷地尊重这位老人,一辈子没有得到丈夫的重视,却能关怀康熙,善待他的子孙。

为太后上香的时候,听着喇嘛敲木鱼的声音,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清璇心中企盼着,希望她老人家下辈子能投胎到平常富贵人家,与夫君百年好合,子孙满堂。

对于胤禛来说,皇太后去世固然难过,但是康熙不知受了什么触动,居然让他代理朝政。

这几乎暗示着雍亲王会即将成为下一任储君,四爷心中跃跃欲试,又惴惴不安地怕这是康熙对自己的考验。

奇妙的是,八爷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排斥四爷,或许是因为弘晏的诞生,让胤禩不愿鱼死网破。

他不捣『乱』,八爷党和大部分朝臣安安稳稳的,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胤禛接手朝政,倒也不是十分困难。

最闹腾的反倒是胤禛的亲弟弟十四爷,胤禵自幼受到皇上宠爱,随着胤禩被厌弃,他隐隐有成为八爷党新头领的趋势,没想到康熙这一病,居然让胤禛代理朝政。

虽然四爷没有真正坐到龙椅上,但是皇上让大臣有重要、紧急事件都交由胤禛处理,这权力给得不小了。

明知道胤禛正忙,胤禵却觉着看着碍眼,在他眼里,还是让自己做了皇帝好,到时候让四哥做个亲王,不是正好!

若是反过来,天天要对亲哥哥三跪九叩,对着那张冷脸,真是比死还难受呢!

都是一母同胞,凭什么让他高坐龙椅,他不服!

他跑过去酸言冷语,语气很冲地说了几句,让胤禛陪自己喝酒,四爷自然不肯同他胡闹。

胤禵一扭头就气呼呼地进宫找自己的额娘,抱怨道:“您瞧瞧,四哥现在可神气了,连陪我喝酒都不肯。”

德妃气定神闲地说道:“他不神气,难道就该让你压在头上?你若是有本事,便自己挣出功来,我可不想管你们兄弟间的官司。”

清璇从各种清宫剧中知道德妃与雍正母子二人关系不是很和/谐,为了改善这一点,她从前经常带着儿女进宫刷好感度。

让她没想到的是,历史上本应该早逝的五公主被扭转命运后,作为“贴心小棉袄”,经常从中调节,让『性』格执拗的母子俩少了很多心结,现在德妃与胤禛的关系算得上不错了。

毕竟无论是四爷还是十四爷当上皇帝,德妃都是太后娘娘,这一点想通了就无所谓了。

何况,确实像女儿温宪说的那样,胤禵仗着自己的宠爱,总找胤禛的茬,没道理总是惯着他。

胤禵没得到母妃的支持,很是郁闷,在他眼里,自家四哥就是个刻薄寡恩的人,从小就和自己不对头。

宁可让八哥做了皇帝,也不想让四哥得意。

幸好此时,康熙还在世,十四爷不敢闹出什么『乱』子,要不然来自亲兄弟的软刀子,会让胤禛大为寒心的。

眼见着四爷继位有望,年福晋心中雀跃,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成为一国之母,自己的小六出身高贵,自然是要做太子的了。

她却看不见自己的儿子空有舅舅年羹尧的武艺精湛,却没有相媲美的头脑。

自从知道年福晋在弘晖的事情上动了手脚,四爷就开始防着年福晋了,将六阿哥抱到前院抚养了。

所以,年福晋见儿子的次数少了很多,也不能时时管着他了。

康熙帝病了两个多月,数次与胤禛长谈,都言及弘历颇有帝王之相,虽生母不佳,但是既然改了玉碟,也是无妨的。

可以说,虽然康熙决不是因为弘历,才属意胤禛继位的,但是在他眼里,弘历确实更适合做胤禛的接班人。

何况,胤禛年纪也不小了,这些年也没什么新的孩子出生,在立住的几个孙儿中,只有弘历最有潜力。

在重病的这段时间,康熙说的可谓是遗言,胤禛自然处处遵循,不敢令皇阿玛担忧。

所以,年福晋的美梦注定要落空了……